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日本飲食文化的三大特徵

「生」「鮮」文化

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日本人偏愛「生食」。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便是「生」和「鮮」。

首先是與地理位置有關,日本四面環海,可以品嘗到的海魚達三百種以上,而且日本料理非常講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過多調料,所以他們會認為「生食」是最自然的鮮味。

按照日本人的觀念,新鮮的東西是營養最豐富,體內所蘊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鮮期。

日本人喜歡將食物生吃,不僅生吃各種蔬菜和各種植物,而且生吃雞蛋,生吃魚,生吃肉。

他們認為能生吃的東西必是新鮮的東西;當然反過來說,唯有新鮮的東西才能生吃。

精緻的造型

食物,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味道而是外表,日本飲食講究「藝術性」和「優雅感」。

在日本用餐,不僅僅是飽口福,更是視覺的享受,日料的造型真的是非常講究的。

日本美食到底有多精緻?

經過切片加工的魚,不同色質的生魚片有序擺放,在魚身和周圍點綴幾片正面絳紅、反面翠綠的紫蘇葉,那色彩和造型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這就是日本飲食的藝術性,從製作到擺盤超講究,讓人有一種捨不得吃的感覺。

一盤美味,展現在你面前的不僅是極致的功夫,還有用想像力賦予擺盤的美感。擺盤方式、搭配的擺設、甚至連器皿都經過用心的設計。

最經典的莫過於生魚片,它栩栩如生,突出了生魚片「生」的特點,使人感到這條魚仿佛仍在水裡遊動。

「雜食」文化

簡單來說,吃的食物種類繁多,叫雜食

「雜食」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類的飲食習慣,並非日本獨有,但是日本人被稱為「世界第一的雜食族」的飲食結構是很值得探究的。

早在繩文時代,日本已經有了明確的兩性分工:婦女採擷堅果,男子打獵捕魚。以後,隨著水稻種植技術傳入日本,日本人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自古以來,日本人始終貫徹雜食的原則,以保證「陰陽」的平衡。雜食視乎能夠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結構、社會結構及認識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正是這種觀念,使雜食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無論是動物類、植物類、真菌類等等,都是能夠作為餐桌美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日本的奇妙物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09/183973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