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有個穴位,是祛痰濕的王者!專克咳嗽痰多、肥胖結節!

一、「百病皆由痰作祟」

一說到痰,人們可能立刻會想到咳嗽堵嗓子眼裡的那種黏黏的物質,或者是我們平時吐出的口水。而中醫上把痰分為兩種——「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

「有形之痰」主要存在於肺部,即肺部和支氣管分泌出來的黏液,也就是我們平常咳嗽吐出的痰涎,也稱為「外痰」。

我們這裡說的痰濕,實際上指的是「無形之痰」。它在人體各個組織、臟器、血液之內,是我們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

痰濕是由於身體裡的水液停滯不化了而導致痰和濕凝聚在一起,它有黏滯、重濁等特點。當人體臟腑陰陽失調,氣血津液運化失調,就容易形成痰濕。

中醫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說法,痰阻滯氣機,致病後纏綿難愈,很多怪病都與之相關,中招的人也不在少數。

體內痰濕過盛,就容易患冠心病、中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若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氣滯血瘀挾痰結聚而為核,循經留聚乳中,就會形成結塊,導致一系列乳腺問題。

二、體內有痰濕的症狀有哪些?

1、舌像:舌體胖大,舌苔白膩或黃膩(濕熱),舌邊有齒痕印或者舌體有紅點。

2、大便:大便次數多,不成形,粘馬桶;小便次數多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容易起夜;或小便深黃。

3、面診:面色暗黃無光澤,容易長痘痘特別是膿包型的痘痘,眼泡微浮。

4、體型:腹部肥滿而鬆軟,或體型虛胖。

5、口中粘膩不清爽,痰多;嗓子有異物感,起床後就要咳痰,刷牙容易乾嘔。

6、口乾、口苦、口臭。

7、很少感覺口渴,不想喝水。

8、容易出汗,汗味大,汗出後皮膚多涼。

9、身體特別是小腿容易沉重無力,容易睏倦,怎麼睡也睡不夠。

10、手足冰涼,胸悶,關節容易酸痛、肌膚麻木。

11、腸胃容易不適:容易胃脹,胃痛,腹瀉,便秘等。

12、易出現耳鳴。

13、容易緊張、壓抑、焦慮、發怒。

14、經常性睡眠不好(不是心裡藏著事或精神受了刺激的睡不著)。

注意:以上症狀只要有2條即說明你體內有痰濕了,上述症狀如果你占有5條以上那說明你體內的痰濕堆積比較厲害。

三、豐隆穴:專克咳嗽痰多

豐隆穴,其穴名取自象聲,它是胃經上的絡穴,胃經及脾經的水濕之氣轟轟隆隆聚集在此,故名。

豐隆穴是公認的治痰要穴,元朝王國瑞在《玉龍歌》中說:「痰多宜向豐隆尋」。咳出來的有形之痰、咳不出來的無形之痰,都可以找豐隆。

1

止咳化痰

古人說,「豐隆、肺俞,痰嗽稱奇」。豐隆穴為足陽明胃經的絡穴,別走於足太陰脾經。

脾胃主運化水濕,故有健脾益氣、祛濕化痰、止咳宣肺平喘之功,為祛痰要穴,主治咳嗽、哮喘等。

2

排毒、祛結節

如果脾胃功能受到了影響,身體內的水液無法被有效的輸布到身體的各個角落,就會使體內的痰濕越來越嚴重,導致肥胖、結節等問題。

刺激豐隆穴,可通調脾胃氣機,使氣行津布,中土得運,濕痰自化,促進排毒。

3

養胃、促消化

如果經常出現沒有食慾、愛打嗝、胃脹的現象,可以經常刺激豐隆穴,這個穴位有促進消化,消除胃脹、增進食慾等功效。

四、怎麼打開豐隆穴?

通過艾灸或按摩,能夠更好地打開豐隆穴,從而發揮豐隆穴的上述功效,祛走體內痰濕。

1

艾灸

艾灸豐隆能調脾胃,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消除脾胃裡面的水濕濁氣,使氣血暢行,痰濕自化,進而消脂減肥等。

艾條懸灸或艾灸盒灸,艾灸豐隆穴25—35分鐘,慢慢延長,一日一次,一個禮拜休息1-3天。

2

按摩

這個穴位一定要用大力氣按喲,可以藉助工具,如刮痧板、艾灸罐、撥經棒。實在沒有工具,就用自己的拇指指面著力於豐隆穴之上。

另一手可以輔助加力,垂直向下按壓,按而揉之,並屈伸活動踝關節,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

如此反覆操作數次,左右交替。每次按壓5分鐘。每日1次。

五、搭配二陳湯,更能祛痰化濕

二陳湯是有名的祛痰化濕的方藥,流傳度很廣,由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薑、烏梅組成。

半夏具有燥濕的作用,可以化痰濕;陳皮的功效是理氣化痰、燥濕和胃;茯苓的功效是健脾滲濕,可以輔助兩味主藥化痰祛濕;烏梅能夠收斂肺氣,止咳;甘草的作用是調和諸藥;生薑可以和中,並且抑制半夏的毒性。諸藥合用共奏燥濕和中,理氣化痰之功。

二陳湯的配方是半夏15克,陳皮15克,白茯苓9克,灸甘草4.5克,在需要服用二陳湯的時候,需要把準備好的這些中藥材加入7片生薑和一個烏梅一起入鍋加適量清水煎煮,煎好以後去掉藥渣,趁熱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

注意: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陰虛、血虛者忌用本方。

Tips:若體內有痰濕,可以通過艾灸或按摩的方式,刺激豐隆穴,祛痰化濕,避免生大病。同時搭配二陳湯,效果會更好!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太和道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09/193833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