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我們每天是怎麼把糖吃進去的?摸清源頭更好減糖

人們對糖的喜愛與生俱來,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很難抵擋它的誘惑。但糖在提供甜蜜的同時,也給人類健康帶來了無限負擔:肥胖、齲齒、皮膚變差、內分泌紊亂、血糖波動……近年來,減糖、控糖,甚至戒糖成為網絡熱議話題,但消費者真的了解糖,知道如何科學減糖嗎?9月20日,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發布《中國居民糖認知調查》,把我們不知不覺吃進去的糖研究得明明白白。

以往的調查顯示,中國3歲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攝入9.1克糖,其中最高的三個年齡組為3~6歲組(17.1克)、7~12歲組(13.5克)、13~17歲組(13.1克);隨著年齡增長,糖攝入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糖平均攝入量,女性普遍高於男性。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3歲及以上城市居民每天糖平均攝入量為9.1克,平均供能比為1.9%。《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糖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內,可見沒有超標。同時,糖攝入的供能比也遠低於世界上其他國家。但我們不能盲目樂觀,近20年來,中國食糖年生產量增加了1倍多。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糖攝入量普遍偏高,而糖只提供能量而不提供其他營養素,長期攝入過多,會影響能量及其他營養素的攝入平衡,從長遠來看可能導致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系列問題。」

面對糖的健康危害,調查顯示,68%的消費者有控制意願,特別是年輕人、體重焦慮人群的意願更強烈。但說到減糖,很多人容易想到含糖飲料、糕點、糖果、巧克力等,本次調查也發現,78%的消費者認為應控制食品、飲料中的糖。但調查結果顯示,對糖攝入貢獻率最高的四類食物分別是食糖(烹調用)、含糖乳製品類、飲料類和焙烤食品類。其中,廚房用糖是中國城市居民攝入糖的第一大來源,其貢獻率是含糖飲料的2倍左右。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表示,人們普遍將減糖的焦點放在超市貨架上的食品和飲料,卻忽視了一日三餐的決定性意義。實際上,鹽、油、糖的主要攝入途徑都是餐飲,包括在家做飯,為了提鮮、增加紅潤色澤,紅燒肉、松鼠桂魚、宮保雞丁、叉燒、烤鴨、鍋包肉等眾多菜餚中都添加了大量糖。因此,大家應從自家廚房開始,適應和培養清淡口味。

另外,鍾凱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雖然過量吃糖會給身體造成傷害,但糖並非一無是處。它不僅能給人帶來愉悅的享受,當身體能量供給受限時,還能快速讓我們恢復體力,維持血糖穩定,適當攝取糖還能促進消化,有利於食物吸收。因此,生活中科學、合理地攝入糖分才是關鍵。」

阮光鋒建議大家:牢記50克攝糖上限,主動做減糖訓練,嘗試每天少吃一種含糖食物,逐漸控制攝入量,肥胖、糖尿病、胃腸功能弱、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對普通人群來說,日常飲食中的主食、蔬菜、水果就能滿足每日的糖分需求,如果當天吃了其他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減少主食的攝入;平時喝甜飲料、奶茶、吃起酥麵包、蛋卷、夾心餅乾、威化、曲奇餅乾等甜食要注意適量;烹飪時用陳皮、醋、檸檬汁等代替糖;學會看加工食品標籤,白糖、砂糖、蔗糖、果糖、糊精等排在成分中前幾名的食品,一定要少買,甚至不買;減少在外就餐次數,多在家吃飯,能更好地控制糖攝入量。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21/195666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