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客觀地討論林彪,請把作為軍事家的林彪和作為政治家的林彪區別開來——不要因為林彪的政治行為去否定他的軍事業績,也不要因為林彪的軍事業績就肯定他後來的一切。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也許有人說,無論軍事還是政治,事都是他一個人做出來的,為人是有連續性的,你怎麼可能區分開"軍事林彪"和"政治林彪"呢?此話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對,人是可以轉變的,而這種轉變可能是主動的也可能是被動的,或兼而有之……我由此想到好多往事,讓我試著敘述分析"軍事林彪"和"政治林彪"的表現,大家一起來分析討論吧。
對於林彪的軍事才能和戰功,我不想參加討論,也不想把林彪與劉伯承、粟裕等人做簡單類比。林彪可圈可點的是他後來的政治行為。1955年全軍授銜,林彪赫然排在元帥第三位,足以說明他的軍功,無須爭論。要知道當年授銜是一件何等不易的工作,定下授銜名單已經費了好大力氣,獲同級軍銜的人的排名順序更是大有學問,一再反覆斟酌。
元帥排名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朱德位居第一,無需討論和爭論;彭德懷第二,亦無話說;林彪位於第三,除了軍事業績把他推上此位,別的無可解釋。論資格,他僅僅是黃埔第四期學生,聶榮臻、葉劍英是他的老師,徐向前屬黃埔一期是他的學長;南昌起義時林彪是排長,而劉伯承、賀龍分別是參謀團團長和軍長、起義總指揮,陳毅在南昌起義部隊和紅四軍中則當過林彪的直接上級;林也就比羅榮桓的資歷強點。
然而,林彪把他的教官、上級通通越了過去,憑什麼?只有憑硬碰硬的戰功,單憑毛澤東欣賞他是絕對不行的,要知道那時毛澤東還沒有成神,也不那麼一言堂,此外也得全軍上下心服才行。不知各位弟兄聽到過沒有,我是從未聽說有人對林彪的元帥排名位置公開表示過不滿或疑問(私下裡的不服氣和爭論大概是免不了的),另外四野的戰績也為全軍所稱道,儘管有時還有些不大不小的爭論。劉伯承元帥排名元帥第四位,同樣是由於赫赫戰功,但劉帥沒有說過一句對林彪有意見的話,而且還稱讚過四野的好幾個戰例,如丁盛率四野8縱135師對白崇禧集團作戰時的"腰斬七軍"。
元帥中林彪第三,劉伯承第四,文章也正在這兒。二人都是軍事家,頭腦都格外清楚,也都知道政治的險惡。天下打下來了,如果你只想當軍事家,那麼就到此為止。下面幹什麼你自己選,可以做軍人遠離政治,如果還想在政治舞台上繼續表演,那就得軍人參政做政治家。而政治家可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最起碼的一條,得會象真的一樣地說假話。搞軍事、打仗,說假話造假情況就只有吃敗仗,沒有一點疑問;而搞政治,"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據說是林彪的話,但實際上是所有政治家口中不說心中堅信的金言),說真話必定吃大虧倒大霉,同樣毫釐不爽。你必須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選擇。
劉帥是一純粹軍人,對政治素無興趣。1950年平定西南後立刻採取行動,辭去二野、西南軍區和西南軍政委員會本兼各職,由賀龍接任,自己隻身一人前往南京創建南京軍事學院。林彪此時同樣不願涉足政治,打到廣州後就開始生病。他有病是真的,但同時也是在避開政治。他曾想要到某個邊遠省區當個省委書記,朝鮮戰爭也拒絕率軍出征,這裡有身體的因素,有對美軍實力我軍實力的考慮,但離開舞台中心也是潛在的不可忽視的因素。高崗事件里林彪是否參與、起了什麼作用,遠未解密,人們如今是在瞎猜,但我們看到的是林彪一直在養病。不過你躲政治也不見得躲得過,政治會來找你。劉伯承後來的遭遇、林彪後來的際遇和悲劇結局給出了一正一負兩種形式的例證。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懷仁堂元帥授銜之時,有一個情況,雖然書中文章中敘述過,但沒有人對此加以重視和進一步深入研究;而這個細節所包含的信息卻不那麼簡單——大家可能還記得,當時十大元帥只有八位出席,缺席的兩位不是別人,正是林彪和劉伯承。其時二人都稱病在青島休養,接到通知,均回答說不能參加授銜儀式(有的老人說,其實他們就是為躲開授銜儀式才去休養的)。認真說起來,二人有病也不是急病重病,也不是病了一天兩天了,再怎麼樣,要想參加授銜儀式也不是真的支撐不了;實在不行,穿上元帥服,列隊從老毛手裡接過授銜命令和勳章,照完相就走也行,招待會參不參加無所謂。
另外從歷史、從人生、從功業看,大千世界人至人歸,古今中外上下幾千年,有幾人能有這種機會、榮幸和際遇參加此等盛會獲元帥軍銜?然而二人似乎對此並不重視,就是不來。為什麼?劉伯承是正處在風口浪尖上,彭德懷正秉承毛澤東的意思對劉伯承本人及其所創建的"教條主義大本營"(毛澤東語)——南京軍事學院進行批判,他不願面對毛、彭,此外也不願現身排在賀龍之前。因為賀龍對元帥排名不滿,他認為"黨軍"來自八一南昌起義,自己是南昌起義總指揮,朱德、劉伯承、葉挺、聶榮臻均在手下,林彪更是名不見經傳,為什麼自己帥位才排第五名?對劉帥來說,更重要的也許是從打下天下起他就想避開政治而就是避不開,在針對他的軍內政治運動中,象這種公開的政治場合,還是不露面為好。林彪更是明白人,其他九位元帥有八位比他資格老,而且象南昌起義時這些人比他高何止一級兩級,現在他赫然排在第三,前面只有兩位不可能不在他前面的人,其餘他的教官、上級統統站在他身後,用民間話說,不是找著遭恨嗎?他起碼不想成為眾矢之的,可不象後來文化大革命中。授銜前元帥們要先到場集合,閒聊一陣,別人都是"平輩",自己一個"後生",說些什麼?戰功自然不假,但資歷在軍中從來就是極重要的,就是到現在,部隊中說到有關人的什麼事,第一句話必定是問:"你(或他)是哪年兵?"林彪對此點極為敏感,當了軍委第一副主席、國防部長以後也是一樣,他曾問羅瑞卿:"我們威信不夠吧?因為我們不是南昌暴動領導人。"可為佐證。不參加授銜儀式也是他在躲避政治,躲避可能的麻煩困擾的一種具體體現——此時,他還是軍事家林彪。
1956年八大後,八屆一中全會選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未得全票——他把自己的一票投給了林彪。也正是在這以後,八屆二中全會上,林彪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這明明白白是毛澤東要他做政治家的信號。彭德懷如果有政治家頭腦,他從此時即應明白毛澤東的暗示和警告:軍中第一人從現在起是林彪而不是你彭德懷!從而逐步淡出權力中心,最後解甲歸田,明哲保身得一善終,絕不會時至1959年還傻到在廬山會議上大發其言並給毛寫什麼信,往人家槍口上撞。可惜彭德懷也是軍人而非政客,事實上從他從朝鮮回來主持軍委工作時起,他已經身不由己地做了政治家,但卻無政治家的頭腦、意識和手腕。正如鐵流兄於1999年寫的《彭德懷的悲劇探源》中指出的"他本身的個性不是政客,卻以這種個性當了政客,並幹了政客的勾當!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彭德懷非政客的個性給當了政客的他造成的悲劇,早在廬山會議之前就開始了。"林彪是明白政治這柄雙刃劍的,對毛的信號不敢忽視,但也絕不積極,當了中央副主席仍然以養病為主要工作。中央全會、政治局開會幾乎次次請假,到了1959年廬山會議仍然請假,直到毛澤東把他緊急召上廬山,委以軍委第一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的職務,正式把他推上了政治舞台中心、權力中心。林彪對於這些職務權力是嚮往多年終於如願還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干,誰也不敢下肯定斷語,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考證。只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從這一刻起,軍事家林彪已經成為歷史,以後的林彪,已經是"政治林彪"了。他的悲劇也就從此開始。
林彪在廬山會議上參加批判彭德懷,拖出羅瑞卿任總參謀長,回北京後奉毛之命開軍委擴大會議鬥爭彭德懷,在全軍從組織上和思想上"肅彭",從政治角度講,無可指責。政治鬥爭就是招招見血,必須善於偽裝,能曲能伸、想東說西、心狠手辣、拉幫結派,服從現實而不服從道德標準……(歡迎大家一起來給政治及政治家作結論下定義)。我為林彪惋惜、對他開始有負面看法也是從此時開始。他的所作所為也許是主動、精心策劃的,也許是已經被推上戰車,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客觀上,他的政壇言行不能獲得歷史的正面肯定。彭德懷個人的缺點錯誤再多,再是以一軍人身份硬要去干政,可彭到底是軍人而非真的政治家,還是耿直並有正義感,他的發言和"意見書"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真實情況,對老百姓、對黨、國家、軍隊都有益,這已為歷史所證明。林彪可以對彭德懷有看法以致恨彭,這都可以理解,也無可指責,誰也沒有權力要求誰就一定要喜歡誰或不喜歡誰,彭德懷說話辦事確有粗魯可恨之處,為人也並不是那麼可愛。但廬山上所爭論的事關係國家和民族命運,並非簡單支持或反對彭德懷個人的事。應該怎麼辦?此時就看良心和人品了。政治家與良心是對立水火不容的,批彭也就批了罷,但民間實情要不要說?
分頁符
林彪在政治局常委會上說明了長征中會理會議之前他寫信給軍委一事與彭德懷無關(此事20多年來老毛對彭一直耿耿於懷),提示他整彭德懷有身不由己的一面,但他顯然沒有以民間真實情況見告老毛。從這裡你可以看到政治會把人異化到什麼樣子:"軍事林彪"能當面頂撞老毛:"不是那麼回事。你知道還是我知道?你是聽說,我是在前線親眼見!"而"政治林彪"就能180度相反,心知肚明民間情況是什麼樣而不顧良心地說假話——不是他不顧,而是政治家就是良心的天敵!那些積極批彭的人如劉少奇、彭真、柯慶施、羅瑞卿、李井泉等也一樣,何人不知大躍進的後果和民間真實情況?何人不知彭說的是實話?只不過是出於個人利益和個人歷史現實恩怨,批彭作為政治投資或泄憤罷了;許世友之類對彭德懷開口罵娘則是出於對老毛的愚忠,他反正能吃飽飯且吃得好,不必想老百姓是否餓肚子!
設想一下:如果林彪一面作為"政治林彪"猛批彭德懷歷史上反對老毛的種種"劣跡",一面象"軍事林彪"一樣把真實情況私下匯報給老毛,可能出現什麼情況?以老毛對林彪的欣賞和信任,他有可能一邊搞掉彭德懷,去除這塊心頭大病,一邊暗中真正大力糾"左",挽回大躍進造成的後果,挽回自己的威信,不至於三年後在七千人大會上下"罪己詔"。要是林彪真的那麼做了,歷史將為他大聲喝彩,彭德懷很可能就因此而黯然於歷史,今天彭德懷頭上所有"為民請命"、"體察下情"之類的光環都將落在林彪頭上!
然而,歷史無情,無法假設,上述設想也許只是我們頭腦簡單的一廂情願,以林彪之精明透徹,他未必沒有這麼考慮過,但政治有時複雜得超出我們的作為常人的邏輯和想法;出於種種我們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原因,他沒有這樣做。我們只能看著林彪走向政治深淵。
你會說,廬山會議上對毛不說真話的何止林彪一人,那麼多中央大員,包括如今為神為聖的周恩來,不也都沒說實話嗎?為什麼只對林彪有負面看法?提起那些大員,無論人品好壞,多數本來就是政治家或曰政客,不說真話由來已久。而林彪是有可能免當政治家而以軍事家彪炳於史冊的,但不幸陷入政治漩渦,說話從真到假,整人從少到多,撲朔迷離,至今難於蓋棺定論。你對慣說謊話的人再說謊話一般不會感到奇怪和氣憤,但對以前沉默寡言不說假話的人開始說假話則會感到不可容忍,有被出賣和愚弄的感覺。那些人中周恩來是由於在做政治家的同時還時時有著中國老百姓得吃飯的概念從而鞠躬盡瘁地維持著這個國家,同時又能儘量不整人,能讓人過得去就過得去,才在老百姓心中有地位;如果僅憑他當政治家的那些言行,他早已與他人一樣身後寂寞了。君不見劉少奇平反後又如何?有幾個人懷念他,包括跟隨他多年的那些人?
別的不講,只舉一個例子:1954年高崗饒漱石事件發生之後,劉少奇與彭真是肅清"高饒分子"最積極的,在東北大抓"高崗爪牙",造成不少冤案。當然政治鬥爭不可心慈手軟,但事情也要留有餘地,不能做絕。當時的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李延扈(長青),為人耿直,外號"橛子",與高崗無半點歷史淵源,只對劉彭如此抓高崗分子看不下去,出面說了幾句公道話,惹怒了劉少奇與彭真,立刻被打成高崗同黨並撤銷黨內職務。因為李參加革命很早,不少老人為他說話,最後處理不算重,留黨察看,改任教育部副部長。但這個"橛子"本性難移,繼續向中央說明東北抓高崗爪牙的真相,這一來劉少奇與彭真更加震怒,開除了李的黨籍,下放至內蒙包頭師範學院任副院長。豈不知李到了包頭仍不斷向中央寫報告說明情況,而且畢竟入黨多年,有很多老關係可能通天。於是在1961年8月某日,李延扈正在包頭大街人行道上走路,一輛轎車神秘駛來,李延扈以"車禍"畢命。你說劉少奇、彭真挨毛澤東整是冤還是不冤?"天道循環,天理昭然","好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
林彪雖然已經陷入政治,但他仍然清醒。作為政治家,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生存。1959—1964年間,搞了幾篇文章,點出"現在發生的一切挫折是因為沒有聽毛主席的話、沒有真正貫徹毛主席的指示",進一步鞏固了毛對他的信任;並開始由解放軍報每天刊登一條毛主席語錄,之後編出了著名的"小紅書"《毛主席語錄》和《毛澤東著作選讀》,並大力突出政治,搞出了"四個第一"和"三八作風"並倡導"四好連隊"和"五好戰士"運動等等。這一切頗得毛的欣賞。對比林彪在東北搞出的"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戰術"、"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快一慢"、"四組一隊""六個戰術原則",你可以發現"軍事林彪"和"政治林彪"的不同。
戰爭期間,林彪絕對務實,那麼多年從不見他以與軍事對立的方式突出政治。1947年9月毛澤東曾修改批轉過四野3縱訴苦教育經驗的報告,但那訴苦運動與改變解放戰士的思想觀點、提高戰鬥力及解決兵源問題直接有關,非常實用。林彪很明白部隊怎樣帶,兵要怎樣練才頂用。1959年後,以林彪之頭腦,他會不清楚當時中國軍隊真正迫切需要的是什麼?然而"身在江湖",為了政治目的,為了取悅於毛,他在提倡鼓吹他實際上也不相信欣賞的那一套,別人抓了軍訓比武(這本質上是賀龍、羅瑞卿出於政治目的而非真正治軍目的而搞的,不過客觀效果不錯)也要無情打擊。林彪豈能不知練兵對於部隊的意義?這就是政治的魔力!
儘管我的前輩中有人與林彪關係相當近,因而對林彪待部下的尊重寬容和個人生活的儉樸節制多有了解,也知道許多林彪用兵的故事,但這無法代替他在政治中的顛倒黑白。我私心敬佩林彪的不可否認的優點長處,可這與他的政治行為是兩個範疇的事,不容混淆。
林彪不會忘記政治的危險性。一方面作上述事,一方面仍然儘可能離權力中心遠一點。從1962年秋指揮部隊入閩防止蔣介石反攻大陸後就又長時間稱病休養,讓羅瑞卿替他監軍,政治局開會仍然請假,軍委會議也是能不出席就不出席。至今軍委所開重要會議會後留下的照片中,只見一張中有林彪,那是1962年軍委常委廣州會議後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