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美國是一個世界性的國家,從一開始就有世界性的烙印,它立國的基礎以及現實的國力就是要必須要同世界打交道的。因此美國不可能有孤立主義傾向,任何想搞孤立主義的政客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美國對華政策會不會因人而異?
曾在美國國務院擔任中國政策首席顧問的余茂春認為,美國和國際社會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美國的每次大選在外交政策問題上都會重起爐灶,把前任政府的做法全盤推翻。他說其實美國的對華政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對北京的政策一旦確立,不容易再改變。
他說:"最近幾十年來對華政策的一個最大戰略改變,就是川普政府把美中關係的定位有了一個重新的定義,我有幸參與其中:第一,把中國的挑戰列為美國頭號的國家安全威脅,第二,對中國採取對等原則,不搞求同存異,而是在貿易、人權等方面進行針鋒相對的對等談判。拜登政府繼承了這個美中關係的新格局,我想即便川普有機會重返白宮,他也不會輕易改變前任政府的基本對華政策。"
但是從事國際學者交流多年的戴博擔心川普將削弱美國同全球盟友的關係。他認為川普主張與加拿大和歐洲展開貿易戰,在烏克蘭問題上與北約分歧,還表示要對台灣收取保護費等等,這些都可能引發美國盟友的困惑和焦慮。他說,"我剛剛從歐洲回來,我也經常跟日本、韓國的學者交流,美國的盟友不知道川普要做什麼,他們真的很擔心。"
美中未來是否需要第二個尼克森?
美國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研究員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最近在南華早報撰文,稱鑑於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沃爾茲的中國經歷,倘若民主黨勝選,沃爾茲可能影響和推動哈里斯成為美中關係中的第二個尼克森,對中國展開破冰之旅。美國資深外交家傅立民(Chas Freeman)也在南華早報上呼籲,不要讓"美國人噩夢中的中國"取代現實世界的中國,希望美國再次出現尼克森對中國的破冰之旅。
余茂春認為這樣的說法不符合當下時代的潮流。戴博也對尋找尼克森和基辛格與中國破冰的提議不以為然。戴博說現在由美國啟動前往北京的破冰之旅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而中國同樣承擔改善美中關係的責任。
戴博說:" 中共領導人從習近平到負責外交的王毅,都把美中關係的摩擦和問題歸結為美國,認為美國霸道,中國完全是無辜的,責任全在美方。這種情況下如果迎合中國,就等於應了北京的說辭:只要美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美中關係中的所有問題就都自動消失了。"
戴博說,目前美中關係的癥結在於北京要向全世界輸出中國模式和中國方案,習近平要用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美國作為國際秩序的捍衛者,不能模糊立場,目前美國沒有開啟破冰的條件和理由。
戴博和余茂春都認為,美中對抗的根本問題是制度和意識形態博弈,在這個問題上兩黨有高度的一致,未來美國政府決定美中關係的走向應以此為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