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發麻作為很常見的症狀,我們平時蹲久了或者盤腿坐久了,都可能出現腿腳發麻的情況,而長時間趴著睡、長期從事體力勞動、保持某個姿勢久了導致神經被壓迫以及枕頭太高等,則會導致手部發麻。
這種一般只需要起身活動一會,或者避免不良因素,手腳發麻的情況很快就會得到緩解。
可如果是手腳發麻的情況經常出現,或者是持續很長時間都不會消失,那就需要警惕了,這說明你可能被某些疾病盯上了。
數據顯示,全球約有兩億人患有疾病性麻木,並且這個數據還在以每年10%的患病率增長。事實上,經常手腳麻木,一定要重視!
經常手腳發麻的人,建議查一下血脂
高血脂往往都是悄無聲息的情況下,偷偷「糊」住我們的一根根血管。一旦晨起時,身體出現了一些特定現象,說明血脂很可能已經處於較高水平,建議及時就醫診療,而在這其中手腳發麻就是一個典型症狀。
這是因為血脂增高時,血液黏稠度一般也會增加,影響血液在血管內的正常流動,從而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而手腳又處於身體末端,本身血液供應就相對比較弱。
因此當血脂問題影響血液循環時,手腳就更加容易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並出現麻木感。另外血脂升高還可能導致血管壁受損,引起炎症反應,對神經系統產生一些不良影響,並干擾神經信號的正常傳導,引發手腳麻木。
經常手腳發麻,還可能和這6種疾病有關
①痛風
臨床顯示在手麻的患者中有約1%是痛風所致,因為尿酸沉澱在正中神經處,壓迫到正中神經,會出現四肢麻木、水腫等症狀,有時候甚至會引發關節疼痛等問題。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意味著痛風已經進入了急性關節炎期,一定要及時干預,否則可能會導致關節畸形、僵硬以及腎病等嚴重後果。
建議:避免和限制食用高嘌呤食物,比如動物內臟、甲殼類海鮮和肉湯等;主食中可以適當加一些全穀物,比如藜麥、燕麥和扁豆等;每天要攝入充足的蔬菜,但香菇、草菇、蘆筍和紫菜等嘌呤含量高的要少吃。
②腦梗
當腦部出現缺血性損傷時,會對大腦神經造成較大影響,從而導致大腦所支配區域出現麻木和無力等情況,其中就包括手部。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手部麻木,此類患者還可能出現一側肢體麻木,伴隨著面部僵硬、口齒不清、單眼一過性黑蒙和走路不穩等情況。
建議:手腳發麻的同時伴隨以上症狀同時出現,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及時就醫。
③糖尿病
如果麻木是從腳底開始的,並逐漸向上蔓延,那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導致的。因為長期的糖代謝紊亂,會誘導多種因素參與神經性病變的發生,導致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
通常來說,糖尿病所導致的手腳麻木往往是雙側對稱出現,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四肢灼燒感或者蟻爬感等症狀。
建議:這類患者平時飲食要少油少鹽,多吃菠菜和油菜等綠葉菜,將畜禽類的食物每日攝入量控制在40-75g之間。如果以上症狀伴隨著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同時出現,一定要重視。
④高血壓
高血壓也可能導致手腳發麻,尤其是在晚上睡覺時症狀更加明顯,這是因為患有高血壓的人在躺下休息時,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的問題,導致手腳發麻。這類患者建議平時要合理服用降壓藥,清淡飲食,少發脾氣。
建議:中老年人要注意及時體檢,檢查三高,注意日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運動。
⑤頸椎病
頸椎病很常見,也是因為常見所以導致很多人忽略了頸椎病的危害,事實上頸椎病的危害可以說是遍及全身。
頸椎病會導致手部麻木,是因為頸椎病的一系列病理變化,比如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和關節鬆動與移位等,都可能對頸神經根造成刺激、牽拉或壓迫,從而導致頸神經和周圍組織的反應性水腫、根管狹窄和粘連,最終產生手部麻木的情況。
要提醒的是,頸椎病所導致的手麻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在發病早期像一個樹狀的分布,有時候不僅僅是指尖發麻、感覺遲鈍,還可能會累及前臂、上臂,同時常常伴隨著握力降低、頸肩部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者活動障礙等症狀。
建議:這類患者可以通過「臂叢神經牽拉實驗」來簡單判斷手麻到底是不是頸椎問題導致的。簡單來說就是一隻手扶持頸部做對抗,另一隻手則將患肢外展,反向牽拉,如果患側上肢放射痛或者麻木,那麼就要考慮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所導致的。因此平時要注意改變不良姿勢和習慣,選擇合適的枕頭等來減輕症狀。
⑥腕管症候群
單純的手麻可能是腕管症候群,這種病又被稱為「滑鼠手」,早期表現為夜間間歇性的手部感覺異常和麻木,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先後經歷手部感覺退卻,拇指、食指與中指到手掌的麻木和疼痛,手指變得越來越不靈活,拿東西時甚至會手抖。
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介入治療,否則可能會發展成肌肉萎縮、間歇性的皮膚蒼白和指尖壞死等。
建議:腕管症候群常發於經常搬運東西或者托舉等人群,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玩得過多也會增加發病風險,平時要儘量避免,或者中間注意適度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