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舌尖上的德國,德國美食大收羅

儘管德國不是美食大國,但德國以及其他德語地區也有不少值得一試的經典菜餚。舌尖上的德國將為您呈現15道傳統美食,大飽眼福之後,沒準可以給你的菜單或是旅行計劃帶來新的靈感哦。

在柏林,人們就叫它果醬包,在其他地區,它被稱作柏林包或者小餡餅。據說,1756年,一個柏林的糕點師傅發明了這種食品。糕餅以果醬為填料,然後在油中烤制。傳統上,柏林果醬包只在狂歡節的時候供應;如今,隨時都可以買到。

瑞士盛產奶酪-同時也以發明了奶酪火鍋而聞名。或者其實這是來自於法國?

吃奶酪火鍋的時候,兩樣東西非常重要:上乘的奶酪和健康的胃。先將奶酪用白酒和調料加熱直到融化,然後將麵包塊穿到長扦子上並在融化的奶酪中旋轉攪動。誰的麵包掉下去了,他就會受到懲罰,比如唱一首歌或者給大家買一瓶酒。


picture from http://www.marions-kochbuch.de/rezept/1683.htm

 蘋果來自天上,土豆來自地里:所以菜餚「天與地」以蘋果泥和土豆泥為主料,同時配以煎洋蔥香腸,通常是血腸。「天與地」屬於北德菜,但也常出現在薩克森和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的餐桌上。那麼,誰發明了這種菜呢?沒有人知道。不過我們知道它起源於18世紀。

土豆煎餅(Kartoffelpuffer)有許多名字:在科隆,它被叫做Riefkoche,在明斯特,人們叫它Reibekuchen,在慕尼黑是Reiberdatschi,在維也納則是Erdäpfelpuffer。但基本的做法卻是一模一樣的:土豆去皮、磨碎,加入雞蛋和一點點麵粉,然後煎成「小餅」。它可以就著蘋果醬一起吃,也可以配魚或者其它你喜歡的東西。

維也納炸排用的是非常薄的小牛肉排,裹上麵粉、雞蛋和麵包屑(磨碎的白麵包),然後油炸至金黃色。維也納炸排是最著名的維也納菜餚中的一種。但是,它直到1900年才有了名字。

圖林根烤腸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1404年就有文字介紹過它。那時候人們是怎麼製作的呢?現在,製作烤腸的原料通常是剁碎的豬肉和不同的配料。具體的調料配方則是各個店家的秘密。通常,人們會把它們夾在小麵包里就著圖林根芥末醬一起吃。

據說,歌德就特別喜歡法蘭克福綠醬。綠醬以七種新鮮的香草料製成,可以配土豆或是煮雞蛋。在很多法蘭克福家庭中,綠醬是綠色星期四——復活節前的那個周四——的傳統菜餚。2007年,法蘭克福人甚至為他們的綠醬建造了紀念田。

在萊茵地區,「halver Hahn」可不是半隻烤雞的意思,而是一種奶酪麵包!確切地說,它是加了黃油、高達奶酪、芥末、洋蔥和酸黃瓜的黑麥麵包。在科隆的許多小酒館或者飯店裡都可以買到。為什麼叫它「halver Hahn」呢?嗯,這要提到很多故事;

帝王煎餅是一種用麵粉、牛奶、雞蛋以及少許糖和鹽做成的煎餅,有時候也會加些葡萄乾。煎的時候,通常會在鍋中切成小塊再撒上糖。帝王煎餅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可以是源自奧地利的國王弗朗茲·約瑟夫一世(1830-1916)。他非常喜歡吃這一甜點。

雜燴菜就是各色各樣的東西混在一起。萊比錫雜燴菜也不例外:豌豆、胡蘿蔔、蘆筍以及其它蔬菜。在原始菜單上,蔬菜的上面還會放一隻螃蟹。據說以前的雜燴菜里,蔬菜下面也藏著東西:比如昂貴的肉或是蘑菇。可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到的。

紅果羹是一道來自北德和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名菜。它的原料包括各種紅色水果,比如櫻桃、醋栗和覆盆子等,通常還會配上奶油或香草醬。紅果羹常被當做餐後甜點或者零食食用。

早在200年前,黑森林地區的人們就喜歡用櫻桃就著奶油當甜點,通常還會配上櫻桃酒一起食用。看起來,這距離黑森林蛋糕的出現應該不遠了。但直到1930年,這種如今聞名於世的櫻桃奶油蛋糕才在圖賓根被發明出來。

幾乎整個德國地區都把這道菜叫做「Schweinebraten」,但是在巴伐利亞,人們會跟著奧地利和瑞士地區一起叫它「Schweinsbraten」。通常,豬肘會和蔬菜,比如洋蔥、胡蘿蔔一起放到烤箱裡烤制,直到它變得外焦里嫩為止。作為配菜,人們會就著土豆丸子(Knödel)一起吃——或者像巴伐利亞地區以外那樣,叫它Klöszg;。

「Geschnetzeltes」是指切成小塊的肉。蘇黎世肉塊(蘇黎世德語 Züri-Gschnätzlets)的含義可不止於此:它是一道瑞士國菜。這道菜以小牛肉為主,再與用奶油加酒兌出的醬料一起製作而成。還要配上土豆煎餅,一種用磨碎的土豆做成的煎餅。味道很像德國的土豆煎餅,但瑞士人覺得「更好吃」。

聞起來有煙味,吃起來也有煙味。這沒什麼奇怪的:這魚不是煮的也不是煎的,而是用煙料理的,是熏出來的。有時候用熱煙(大約70–75°C),有時候不那麼熱(大約45°C)。不用熱煙的魚熏制時間更長一些,魚肉也更結實。哪一種味道更好呢?那就要親自嘗一嘗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德語微吧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