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新發現:百歲老人的長壽秘密藏在血里,這些指標關乎壽命

人類能活多久、怎麼才能長壽、什麼樣的人更長壽……一直以來都是大眾關注的話題。近期發表在《老年科學》上的一項研究比較了百歲老人的生物標誌物特徵和壽命較短的同齡人有何差異,結果發現,長壽者血液中膽固醇葡萄糖等一些生物標誌物確實有點不一樣。

研究中,共計4.4萬名瑞典人參與其中,他們在64~99歲時接受了健康評估,追蹤了12種血液里的生物標誌物。在長達35年的隨訪期間,有1224人(2.7%)活到了100歲,絕大多數(約85%)是女性。除了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白蛋白外,其他10種標誌物均與百歲老人的健康衰老有關,比如從65歲開始,百歲老人的葡萄糖、肌酐和尿酸水平往往較低。儘管大多數指標的差異不顯著,但仍表明代謝健康、營養和長壽之間有著潛在聯繫。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檢驗科教授、主任技師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臨床,生物標誌物是一種客觀測量和評價、反映生理或病理過程的指標,是否處於正常範圍或發生變化是診斷疾病、判斷病情進展的重要依據。

與炎症相關:尿酸

不少人印象中,尿酸高低是痛風的「開關」,其實尿酸可刺激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等炎症因子的釋放,可促進機體慢性炎症的發生發展,全身都會受到影響。研究顯示,尿酸含量最低的老年群體中,有4%的機率達到100歲,而尿酸水平最高的群體,機率降至1.5%。臨床中,男性尿酸正常值為不超過420微摩爾/升,女性不超過360微摩爾/升。

降尿酸,管住嘴。尿酸是食物的代謝產物,因此,管住嘴是關鍵。如果尿酸值升高不明顯的,首先從飲食等生活習慣入手,進食前先問自己一句「能吃不能吃」。比如海鮮、動物內臟、啤酒等酒類,儘量不要攝入;紅肉、魚類、甜食,能少吃就少吃;低脂或脫脂乳製品、雞蛋、新鮮蔬菜、粗糧穀物,鼓勵吃,尤其要多喝水(包括茶、咖啡),每天不要少於2升,可促進尿酸的排泄。一旦尿酸升高幅度較大,或已引發痛風或痛風石,就要通過藥物進行治療。

與代謝功能相關:膽固醇、葡萄糖

糖代謝是指機體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和利用過程。膽固醇是脂代謝的指標,標誌著脂肪攝入、合成和分解過程是否正常。百歲老人中,很少有人在生命早期的血糖水平高於6.5毫摩爾/升,臨床正常參考範圍為3.9~6.1毫摩爾/升,超過這一範圍可能意味著糖耐量出現異常。

較高的總膽固醇水平可增加成為百歲老人的機率,這與臨床指南「建議總膽固醇水平小於5.18毫摩爾/升」有些差異,但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衰老引發的正常現象。而且,膽固醇是每一個細胞都需要的「建築材料」,要用來搭建細胞膜、合成類固醇激素等,不能缺少。但這並不代表膽固醇越高越好,隨著衰老,體內脂質堆積的問題加重,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膽固醇高低看年齡。不同年齡階段,膽固醇的「合適水平」不同。兒童的總膽固醇正常水平是3.12~5.8毫摩爾/升;成年人的正常水平是2.9~5.9毫摩爾/升;老年人要保持在6.45毫摩爾/升以內,超過標準就需進行干預了。

降血糖,吃對主食。血糖超標,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降糖,比如藥物和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調整。日常飲食要細嚼慢咽,做到先吃菜再吃主食和肉,主食里還可以加點粗糧,可延緩碳水的吸收,比如紅豆飯、糙米飯;加點蛋白質,可增加飽腹感,比如酸奶配麥片;加點脂肪,可減慢胃排空,比如核桃雜糧饅頭。

貧血相關:鐵

研究中,鐵水平最低的人活到100歲的機率更低。鐵是重要的造血原料,如果機體的鐵水平低,就會造成紅血球數量減少、體積變小,引發貧血;鐵還參與機體內氧的運輸和組織的呼吸,缺鐵時,全身組織器官都會受影響,是一個被低估的促衰因素。

缺鐵先治病後吃肉。缺鐵可能是鐵攝入不足,或鐵丟失過多,首先要查明原因,如果是消化不良、腸道疾病等引發的,單純補鐵只能暫時恢復血紅蛋白,無法徹底治癒;原發病因解決後或本身由飲食等非病理性因素造成的,可通過日常多攝入鐵含量高的食物進行調整,比如鴨血、蟶子、牛裡脊、豬裡脊、豬肝等動物性食物。

與肝功能相關:酶類

研究納入了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γ-穀氨醯轉移酶、鹼性磷酸酶和乳酸脫氫酶,分析結果發現,相關標誌物水平較高的人,成為百歲老人的機率更低。其中,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比值高於2時,可表明存在酒精性肝病,非百歲老人均高於百歲老人。

肝酶高要儘快就醫。肝酶水平反映肝臟健康,如果升高代表肝臟細胞出現炎症的變性、壞死,導致細胞中的肝酶釋放到血液中,此時一定要及時就診,無論是否為病理性,都要查明原因。

與腎功能相關:肌酐

研究中,百歲老人的肌酐水平年輕時很少超過125微摩爾/升。血肌酐水平是反映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一般肌酐越高代表腎小球濾過功能越差,可能是慢性腎病、急性腎小管壞死、尿路梗阻等造成的。我國成年男性的血肌酐參考水平為0.5~1.5毫克/分升,成年女性為0.8~1.2毫克/分升。

降肌酐,多喝水多出汗。出現肌酐升高,要及時查明原因,除了遵醫囑進行飲食、藥物干預外,還要多喝水、多排汗。多喝水是為了多排尿,這樣才能將腎臟中的肌酐排出體外;雖然出汗不是機體的主要排泄途徑,但也能排出一些代謝廢物,可通過運動來實現。此外,不要憋尿

最後,鍾白雲強調,雖然各項生物標誌物的指標有一個正常參考範圍,但並不能適用所有人。對於個體來說,最有意義的是每個人都設置一個「正常值」,比如觀察累計十年的血檢指標變化情況做為自己的正常參考範圍,如果發生明顯變化,就要及時就醫。研究最終無法確定哪些生活方式因素或基因會影響生物標誌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追蹤自己的腎臟、肝臟功能,以及葡萄糖、尿酸等常規指標的水平,可能是保持健康長壽的重要方法。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16/196627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