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上了年紀以後,總是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血糖。
尤其是過了六十歲,不少人去醫院做體檢,單子上寫著「空腹血糖偏高」「糖化血紅蛋白不理想」,立馬就開始焦慮,覺得是不是馬上要出問題了。
其實仔細想想,血糖這件事真的不能單純用年輕時的標準來衡量,年紀不同,身體情況不一樣,目標值也會有所調整。

近期有研究提到,如果空腹血糖能維持在7.0左右,餐後兩小時控制在10.0以內,糖化血紅蛋白保持在7.0%以下,大多數六十歲以上的人其實可以稍微放寬心了。
首先要明白,為什麼血糖不必像年輕人那樣苛刻地壓到很低,年輕人血管彈性好,胰島功能強,即便血糖降得很低,身體還能快速適應。
但是到了六十歲以後,身體代謝變慢,肝臟、胰腺的反應不如從前,如果一味追求像年輕人那樣嚴格的血糖目標,往往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

低血糖的危險大家都清楚,輕微的會頭暈、出汗,嚴重的甚至會昏迷摔倒。
研究顯示,老年人低血糖導致骨折、心臟事件的風險比單純高血糖還要高,換句話說,這個年齡段最重要的是避免血糖大起大落,而不是逼迫自己永遠保持在非常低的範圍。
然後再說到血糖具體的幾個指標,空腹血糖在7.0左右,這個值聽起來比年輕人的正常標準高一些,但對於六十歲以上的人來說,其實是比較合理的。

因為在夜間,身體需要維持大腦和器官的能量供應,如果血糖降得過低,很容易出現清晨起床時的頭暈、心慌。
有些人甚至因為夜裡低血糖,導致心臟節律紊亂,這對老年人來說是很危險的。所以允許血糖稍微高一點,其實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
再看餐後血糖。大家都知道,餐後兩小時血糖如果長期過高,會加重血管的損傷,但另一方面,餐後血糖升高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年齡大了以後,消化速度慢,胰島素反應也遲緩。

所以如果能控制在10.0左右,就算是達標,比起年輕人非要控制在更低的水平,老年人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更關鍵。
研究顯示,餐後血糖在10以內的人,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已經明顯下降,而再追求更低,收益反而有限,卻增加了低血糖可能。
至於糖化血紅蛋白,這個指標反映的是過去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對於過了六十歲的人,如果能維持在7.0%以下,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

很多醫生會告訴患者,糖化血紅蛋白不能過高,但也不能強行降到很低,因為年紀越大,身體的代償能力越差,如果為了達標過度用藥,往往會帶來更多副作用。
例如,胰島素劑量過大容易讓體重增加,藥物疊加也容易傷害肝腎,所以醫生在制定目標時,都會傾向於寬鬆一些。
總的來說,這種目標更符合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而不是單純追求數字上的完美。

然而,血糖控制並不是唯一重要的事,很多老年人常常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血壓、血脂的管理和血糖同樣重要。
研究顯示,如果血糖在合理範圍,但血壓失控,心梗和中風的風險依舊很高,相反,即使血糖略微高於標準,只要血壓、血脂控制得好,整體風險並不會大幅上升。
所以,別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血糖一個指標上,而忽視了其他問題,畢竟健康是一個整體,不是某個數字。

此外,還要考慮生活方式的影響,老年人飲食本來就容易出現偏差,有的人過度節食,害怕血糖升高,於是主食都不敢吃,結果體重掉得厲害,抵抗力下降,身體反而更脆弱。
殊不知,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對於大腦功能是必須的。如果一味減少,容易出現記憶力下降,甚至增加跌倒的風險。
另一方面,也有人完全不在意,覺得反正老了,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這種態度同樣危險。

長期血糖過高,會讓眼睛、腎臟和神經都受到損害,換句話說,合理的飲食是關鍵,不是過度限制,也不是放縱無度。
再者,運動對於控制血糖的作用非常大,六十歲以後的人,運動方式應該更注重安全和持續。很多人以為必須大汗淋漓才算運動,其實散步、太極、輕度的力量訓練都很合適。
研究發現,堅持適量運動的人,不僅血糖波動更小,睡眠質量和心情也更好,特別是餐後出去走一走,對控制餐後血糖效果顯著。

所以血糖目標能不能穩定下來,不只是靠藥物,還得靠生活習慣的配合。
與此同時,定期監測血糖也很重要。很多人覺得麻煩,不願意每天扎手指,但不測根本不知道血糖的真實情況。有的人只看空腹血糖,覺得沒問題,其實餐後血糖早就飆高。
也有人餐後還好,可是夜間容易低血糖,這些如果不監測,根本無法發現,尤其是過了六十歲以後,身體的反應不敏感,有時候低血糖也沒有典型症狀,等到發現時可能已經出事了。

所以合理的監測頻率,能幫助及時調整藥物和飲食。
最後要強調的是,任何血糖目標都不是一刀切的,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合併的疾病不同,用藥的方式也不同。
醫生制定的範圍是一個大致的方向,但具體到個人,還要結合整體健康狀態。除非有嚴重併發症,否則不需要把目標定得過低。

尤其是過了六十歲以後,保證生活品質、減少低血糖風險,比追求極低血糖更實際,換句話說,血糖在合理範圍里,身體感覺良好,生活能夠自理,這才是最重要的。
總而言之,血糖達標不是為了漂亮的數字,而是為了減少併發症,讓生活更輕鬆。對於六十歲以後的群體來說,這樣的目標或許正是最合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