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美容瘦身 > 正文

保持飢餓感,除了瘦下來,還有4個好處

很多人減肥,是因為覺得自己胖了,衣服穿不下,照鏡子沒信心,拍照也只能躲在後面。但也有人控制飲食,是出於對健康的考量。其實,科學上說「保持一點飢餓感」,還真不只是讓人瘦下來那麼簡單。

真正懂的人,是在用這種方式調節身體、延緩衰老、增強精神狀態。可惜,絕大多數人只看到了「少吃=瘦」,卻忽略了這種節制背後隱藏的深層好處。

人要吃飽這件事,被當作一種天經地義的常識,但當「吃飽」變成一種隨時隨地都滿足的本能反應,其實對身體並沒有好處。過去很多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跟暴飲暴食關係太大。

反過來講,如果能適當保持一點飢餓感,不僅可以防病,反而可能幫身體打開一種修復機制,讓整個代謝和免疫系統都重新被激活。

很多人聽到「飢餓」兩個字會害怕,覺得那是折磨、是委屈自己。但這裡說的「保持飢餓感」不是餓到發抖,而是指不要讓自己每一餐都吃到撐、每隔兩個小時就找零食吃,胃處在一個剛剛好的狀態,這種輕微的空腹感,其實才是健康狀態的信號。它不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身體正在重新整理的表現。

1.改善代謝

代謝不暢,其實是現代人很多健康問題的根源。有數據就顯示,超過70%的成年人在35歲以後代謝開始明顯下降,體重上漲、精力差、皮膚狀態差,大多數人歸結為「老了」,其實和代謝下降脫不開關係。

而保持適度的飢餓感,可以明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有助於脂肪燃燒和內臟脂肪減少。一項發表於《細胞代謝》期刊的研究表明,輕斷食可以讓基礎代謝提高5%到10%。這看似不多,但在長期生活中,差別就非常明顯了,尤其是對減脂期的人來說,更是能幫一把燃脂速度。

2.激活細胞自噬,抗衰老

除了代謝,保持飢餓對細胞的影響也不可小覷。這裡有個概念叫「自噬」,它不是一個很新潮的詞,但確實是身體裡非常重要的機制。簡單說,當人處在輕微飢餓狀態,細胞會啟動自我清理功能,把一些受損的器官、變性的蛋白質清除掉,相當於一次內部大掃除

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正是因為研究這個機制,拿到了諾貝爾獎。自噬不但能清理細胞垃圾,還能減緩衰老進程、降低炎症水平,對防癌、抗衰老都有重要意義。有實驗表明,適度飢餓狀態下,自噬的效率會提高30%以上,而這正是保持年輕狀態的關鍵。

3.提升大腦功能跟專注力

而現代人最大的困擾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無論是刷手機太久、加班太累,還是信息轟炸太多,腦子總覺得不清醒。其實,有時候並不是大腦「累了」,而是吃太多讓血糖波動大,腦部供能變得不穩定。

飯後犯困,很多人都有體會。這是因為血糖快速升高後,胰島素大量分泌,導致能量分配偏向脂肪合成,而不是供給大腦。保持輕微飢餓的狀態,大腦反而更清醒,有研究指出,在空腹3小時後,大腦中與專注力、判斷力相關的神經通路活躍程度提高了17%,這讓人在短時間內更加敏銳。

4.穩定食慾

還有一點被很多人忽略的,是關於食慾本身的穩定。暴飲暴食的人,往往不是因為真的餓,而是食慾紊亂。吃太頻繁、吃太重口味的東西,讓多巴胺機制變得異常,導致對食物越來越沒有「滿足感」,反而更容易陷入無止境的吃。

保持一點飢餓感,其實也是在重新訓練大腦對「吃」的感知機制。就像之前有一個數據,日本健康促進學會的調查指出,習慣每頓都吃七八分飽的人,在半年內對高熱量食物的依賴感下降了40%以上。換句話說,越是習慣讓胃空一點的人,越不會被「吃」的衝動控制。

現在也有人說,控制飲食是「傷身」。但真的不是那樣。傷身的是極端節食,是那種一天只吃一點沙拉的極端做法。而真正合理的「保持飢餓感」,是在人可以承受、還能正常生活的前提下,適當縮短進食窗口、減少暴食行為,讓身體從「不斷消化」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有些人嘗試16:8輕斷食,也有人只是晚上早點吃、宵夜不碰,就已經看到效果。不是每個人都要餓成皮包骨,而是要學會尊重身體真正的饑飽信號。

很多人一開始不習慣,總覺得空腹的時候沒力氣、心情差,那多半是因為身體早就適應了「過度餵養」。想要調整回一個平衡狀態,不是一兩天的事,但只要堅持幾天,身體會開始適應,甚至更有精神。甚至有人反饋說,在調整吃飯習慣之後,連早起都變得輕鬆了。睡眠變好了,心情也穩定了。

從另一個角度講,保持飢餓感,也是一種對生活的掌控力。不是被食物牽著走,而是自己在決定吃什麼、怎麼吃。很多時候,一頓飯吃完的那種撐感,其實並沒有讓人更開心,反而有點疲憊。而吃得剛剛好,甚至輕微空腹的時候,整個人的狀態是向上的,清爽的,有餘力的。這種感受,是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懂的。

現代人的問題,不是吃太少,而是吃太多太方便。冰箱一打開就是食物,手機一刷就是美食推薦。吃,變成了一種隨手的消遣,而不是對能量的需求。但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意識上的轉變。讓自己保持一點飢餓感,不是苛待自己,而是保護身體的一種方式。

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要控制飲食才算健康,但當越來越多的人被代謝病困擾、精神狀態糟糕、食慾紊亂時,也許可以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太久沒讓自己真正「餓」過了。如果能勇敢地嘗試一下,去感受那種「沒吃太飽但又不難受」的狀態,也許,身體和心情都會給出意想不到的回應。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小婭談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17/229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