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水果應該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挖掉爛的部分還能不能吃?

水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有機酸、維生素、纖維素及無機鹽、果膠等營養成分,因而成為人類生活中重要的營養源,但是水果吃得健康又放心也不簡單,很多人可能都吃錯了!

關於水果的5個冷知識

1、柑橘類水果吃多了,皮膚會變黃

秋冬季節,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應該就是柑橘類水果,特別是砂糖橘,小小的、甜甜的,很多人一吃就是一大袋子,停不下來。

但是小編要提醒大家,柑橘類水果吃多了,當心變成「小黃人」~

柑橘水果的顏色主要是源於胡蘿蔔素,而其具有脂溶性高的特點。當短時間內大量的食用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時,就不能及時的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此時過量的胡蘿蔔素就會流入血液進入循環系統,傳遍全身,容易與表皮親脂蛋白結合,使皮膚變黃,甚至連手掌心都黃黃的。

不過變成「小黃人」的情況只是暫時的,只要停止食用富含胡蘿蔔素的蔬果(橘子、柳橙、胡蘿蔔、南瓜柿子、芒果等),過幾天就會恢復正常,不必過於擔心。

注意:成年人每天吃水果200~350g,而這相當於2個中等大小的橘子,別貪嘴哦~

2、多吃牛油果並不減肥

牛油果,又稱酪梨,作為近幾年新晉的「網紅水果」,風頭鼎盛,還被追捧為「減肥聖果」。

但它真的是減肥瘦身佳品嗎?

牛油果在減肥圈走紅,是因為它富含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又低糖低鹽、低碳水,這樣看好像是不錯,但你還沒看它的熱量、油脂——100克瘦豬肉143大卡,100克牛油果160大卡,熱量指數比豬肉還高!

此外,牛油果脂肪含量高達15%~30%,是一般水果的幾十倍!

所以如果想用牛油果作為減肥餐,一定要減少其它油脂的攝入,將牛油果作為健康油脂的「補充劑」,日常也可以用它替代蛋黃醬、煉乳、高糖高油脂的調味品。

3、甜甜的水果不一定含糖就高

水果甜度不僅與含糖量高低有關,還與水果所含的糖的種類密切相關。水果中的糖主要分為葡萄糖、果糖、蔗糖,它們不僅化學結構各不相同,甜度差別也很大。

其中果糖最甜,其甜度相當於蔗糖的1.7倍;其次是蔗糖;之後是葡萄糖,其甜度約是蔗糖的0.7倍。(果糖>蔗糖>葡萄糖。)

不僅是糖類,水果的甜度也受其中含有的澱粉、無機鹽、單寧類物質等的影響。比如: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和具有一定澀味的單寧類物質,可降低水果甜度;而鉀、鈉等無機鹽類物質可以提升甜度。

所以,甜≠含糖量高

小提示——水果含糖量排行榜

*含糖量在4%—7%之間的水果西瓜草莓、白蘭瓜等。

*含糖量在8%—10%之間的水果:梨、檸檬、櫻桃、哈密瓜、桃子、菠蘿等。

*含糖量在9%—13%之間的水果:蘋果、杏子、無花果、柳橙、柚子等。

4、水果、蔬菜,不能相互代替

儘管水果、蔬菜總是被人相提並論,但兩者的營養成分、價值各有特點,不可相互替代

從營養素的總體含量和總的抗氧化能力來說,水果不如蔬菜。舉例來說,雖然果、蔬中都有維生素C,但水果中除了鮮棗、山楂、柑橘類含量稍多,像我們常吃的蘋果、梨等,維生素C含量都比不上蔬菜(白菜、蘿蔔的維生素C含量就要高於蘋果、梨子將近10倍!)。

而且,蔬菜經過烹飪,其中的膳食纖維素可以得到軟化,人體從蔬菜中獲取膳食纖維的效率會更高。

此外,和水果相比,蔬菜中的水分和糖分較低,大部分蔬菜的含糖量都在5%以下,而水果則在5%~15%,食用過多的水果容易使人發胖,還會導致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等升高。

而和蔬菜相比,水果不用烹飪,營養素流失少,並具有蔬菜不含的生物活性物質,如各種有機酸(檸檬酸、蘋果酸和葡萄中的酒石酸等)、酚酸類物質和芳香類物質,有開胃消食、促進吸收、抗菌消炎等作用。

黃帝內經•素問》中早就提出了「五菜為充,五果為助」,這句話準確地道出了蔬菜和水果在功用上和用量上的不同——蔬菜作為人體獲取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可以較多地食用;而水果只可以作為補充營養素的一種輔助手段,少量食用

5、水果是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飯前可以吃水果。一方面,水果中的營養成分很多都是水溶性的,飯前食用更容易被腸胃消化吸收;另一方面,還容易產生飽腹感,對於想要減肥的人群能幫助抑制食慾。

但對於本身體弱的人,長期飯前吃水果則可能易造成營養素的缺乏

飯後馬上吃水果會影響消化功能,特別是老年人,長期飯後吃水果易致便秘。

食物進入胃以後,必須經過1~2個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排出,如果在飯後立即吃進水果,就會被先到達的食物阻滯在胃內,致使水果不能及時正常地在胃內消化,從而引起腹脹、便秘等症狀。即使飯後想吃水果,也應在1小時以後吃。

水果爛了,剩下的部分還能吃嗎?

水果腐爛,可能是以下三個因素導致的。

01

機械性損傷

水果在採收、運輸及銷售過程中,由於擠壓、跌撞以及磨損等原因,會造成機械錶皮損傷。

由外界機械損傷導致出現破壞的水果可以放心食用

這種情況下僅僅是感官上出現了一些影響美觀的變化(變色是由於碰撞過程中果實細胞質溶出,無色酚類物質變為了有色醌類物質),大多數並不會產生微生物毒素物質,短時間內將其吃掉不存在風險。

02

低溫凍傷

低溫環境下,水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變低,以至於不能及時清除細胞內的自由基,積累過多就會改變水果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就會破壞細胞的結構。

另一方面,低溫環境會提高水果中果膠酯酶的活性,這種酶類物質會分解水果內部不溶性的果膠物質,也會導致水果變軟、發爛。

但是,這種凍傷也只是「細胞的破損」,也不存在微生物繁殖,相對而言也比較安全,可以抓緊食用

03

霉變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由於微生物的侵襲導致的腐爛變質,這種已經霉變的水果,即使剩下的部分也不建議繼續食用。

很多人認為「將爛了的水果部分去掉繼續食用就安全了」,但其實還是存在風險。

雖然水果「腐爛變質」的外部變化大家可以看到,但細菌等微生物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肉眼並不可見,比如水果中常見的擴展青黴菌產生的展青黴素、鏈格孢菌產生的鏈格孢毒素等毒素,容易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有時霉變水果的正常部位所含的展青黴素已經達到了腐敗變質部位的10%-50%,去除變壞這部分仍存在安全風險,因此不建議再吃。

如果你也不知道你家水果是因為什麼腐爛的,建議還是扔掉,不留隱患

而且,水果經過長時間存放,營養物質也會流失,不如吃新鮮水果。

食用水果應遵循八字原則——

新鮮、時令、多種、適量

祝大家吃得健康~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浙江名醫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115/139656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