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這些小症狀,可能都是身體給我們發出的「癌症預警信號」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據世衛組織數據統計,2020年確診癌症的患者數達1930萬人,有1000萬人死於癌症。據世衛組織癌症專家安德烈·伊爾巴維表示,目前,全球1/5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會罹患癌症。

提及癌症,對於身體健康的小夥伴來說,這好像是個可怕而遙遠的詞彙,但實際上,癌症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吸菸、肥胖、缺乏運動......甚至你身上小小的一顆黑痣,都可能是癌前病變的徵兆。

隨著人口老齡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癌症的發病數和死亡數仍在持續增加。但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目前30%-50%的癌症可以得到預防。重視癌症的危險因素,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對於降低癌症發生風險、提高癌症術後生存率至關重要。

1.癌症雖與遺傳有關,但大多數情況下遺傳因素並不能起決定性作用,個體是否發病還要取決於環境、生活方式等外界因素的綜合作用

2.年齡是導致惡性腫瘤發生的最常見危險因素,人口老齡化和預期壽命增加是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3.有1/3以上的癌症可以通過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得以預防

4.大多數腫瘤的發展是悄無聲息的,因此定期體檢+癌症篩查很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40歲以上,常年吸菸、酗酒、感染B肝病毒、肥胖等),更要注意有針對性地進行癌症篩查

5.在許多惡性腫瘤預警信號中,尤其要注意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6.癌症是可以治癒的,乳腺癌、宮頸癌、口腔癌和結腸直腸癌等一些最常見類型癌症的治癒率較高,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

癌症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儘管癌症的發生發展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但事實上,真正的遺傳性癌很少,僅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5%,如家族性結腸腺瘤性息肉是由APC基因突變導致的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癌變傾向,50%的患者15歲開始出現腺瘤,35歲後這一數量可增加至95%,癌變機率為100%。但這種癌變可以通過合適的預防措施而避免。

有研究表明乳腺癌、胃癌等也與遺傳具有一定相關性,呈現出明顯家族聚集性,這也可能是由於彼此生活緊密,暴露於某些共同危險因素機率較大導致。

因此,癌症雖與遺傳有關,但個體是否發病還要取決於環境、生活方式等外界因素的綜合作用。

年齡是導致惡性腫瘤發生的最常見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致癌因素的累積效應、機體修復功能消退,基因突變風險增大以及免疫系統功能減弱,癌症的發生風險就會顯著增加。人口老齡化和預期壽命增加是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圖源:123RF)

據數據估計,2013年,52%的男性和35%的女性癌症死亡病例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這些生活方式包含吸菸、飲酒、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體育鍛鍊等,其中吸菸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20%~30%的癌症發病與吸菸有關,其次是飲酒與肥胖。

我國的癌症分布呈現明顯的地理特點,如胃癌集中於西北和沿海各省,主要是與該地區有吃蝦油、醃製魚乾等習慣有關;而湖南長沙以食檳榔著稱,其口腔癌居多。如今隨著膳食結構的改變,高脂、高蛋白、高糖飲食以及缺乏蔬菜水果攝入等極大增加了大腸癌發生風險。

久坐會增加全因死亡風險,多項研究表明,久坐不但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還會增加肺癌腸癌、子宮癌等癌症的患病風險。

(圖源:123RF)

感染是癌症的另一危險因素,據估計,全球1810萬新發癌症中,1/8由感染導致。目前確定可導致癌症的感染性病原體有11種,每種感染源可導致一種甚至幾種類型癌症。

幽門螺桿菌

(HP)

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

(HPVs)

B肝病毒

(HBV)

C肝病毒(HCV)

EB病毒

卡波濟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

人嗜T-淋巴病毒1型(HTLV-1)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

埃及吸血蟲

泰國肝吸蟲

華支睪吸蟲

當機體感染微生物之後,產生慢性炎症導致高水平的DNA甲基化,從而使表觀遺傳學發生改變。雖然腫瘤和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尚不明確,但通過疫苗的引入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

癌症的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空氣污染及職業暴露等。研究表明周圍環境中PM2.5(fine particulate matter≤2.5μm)每增加10μg/m3,肺癌的發病風險則增加1.43倍;長期接觸職業性致癌物(如石棉、甲醛、苯、多環芳烴、重金屬、柴油發動機排氣、矽粉塵等)也會增加相關癌症的發病風險。

如何預防癌症?

雖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一定能夠預防全部癌症,但確實有1/3以上的癌症可以通過避免下述不良生活方式得以預防:

1.長期吸菸(包括吸二手菸):長期吸菸者患肺癌、喉癌、口腔癌、膀胱癌食管癌胰腺癌的機率,數倍於不吸菸者。

(圖源:123RF)

2.過度飲酒:酒,特別是蒸餾酒(以白酒為多)主要成分為乙醇。飲酒過量可引起肝癌、腸癌、乳腺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

3.喜食高脂高鹽食品:長期食用高脂高鹽食品,可能增加大腸癌、胰腺癌、乳腺癌、胃癌的發病率。

4.愛吃醃菜香腸臘肉等醃製食品:醃製類食品多含亞硝酸鹽及防腐劑,其中亞硝酸鹽是公認的致癌物質,可以誘發食管癌、胃癌、肝癌、膀胱癌等惡性腫瘤。

(圖源:123RF)

5.喜食過燙食品:消化道壁的黏膜只能耐受50℃~60℃的溫度,若經常吃過燙的食品,如喝熱茶熱湯吃火鍋等,會對黏膜構成嚴重損傷,長此以往,引起黏膜變化以至癌變。

6.缺乏體育運動:因為久坐不動,血液循環及呼吸頻率減慢,癌細胞容易發生並定居在人體健康薄弱部位,而且不容易被免疫系統清除;偏肥胖者會增加腸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的風險。

此外,定期體檢及癌症篩查,對於預防及發現早期癌症也非常重要。一般認為40歲是篩查癌症的關鍵時期,具體不同年齡段的篩查項目也有所不同:

21~65歲女性:進行宮頸抹片和HPV檢測,篩查宮頸癌。

40歲以後的女性:進行乳腺癌的篩查。

男性和女性從50歲開始:進行大便隱血或腸鏡檢查,篩查結腸癌。

55歲到80歲的人群:如果有重度吸菸史,現在仍吸菸或在過去15年內戒菸者,應檢查胸部CT篩查肺癌。

如何及早發現癌症?

很多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大多早期不易發覺,但身體有時還是能夠發出一些惡性腫瘤警示信號:

體表出現腫塊並且在短期內快速增大。

疣和黑痣迅速增大或破潰。

(圖源:Instagram)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或長期不明原因發熱。

經常出現鼻塞、回吸涕血。

吞咽時胸部不適、吞咽困難或有梗噎感。

持續性咳嗽、痰中帶血。

潰瘍久治不愈或持續性消化異常。

大小便習慣改變,尿血、便血

女性在月經期外或絕經後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

持續頭痛,視物逐漸模糊或聽力變化、肢體活動不變。

以上這些症狀中,尤其要注意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不要覺得啥也沒幹就瘦了很多是件好事,2020年8月13日牛津大學在《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發表的研究顯示,體重突然減輕受試者的患癌可能性,是體重沒有突然減輕受試者的2倍。

但並不是說出現以上這些症狀了,才是得了癌症,有些患者在確診之前,從表象上看都是十分健康的,甚至常規體檢也很難發現異常,如胰腺癌、肝癌、肺癌,往往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

因此,還是上文那句話,定期體檢+癌症篩查很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40歲以上,常年吸菸、酗酒、感染B肝病毒、肥胖等),更要注意有針對性地進行癌症篩查。

最後,癌症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世衛組織曾表示,40%的癌症是可以治癒的,乳腺癌、宮頸癌、口腔癌和結腸直腸癌等一些最常見類型癌症的治癒率較高。如果對病例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癌症患者通常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春雨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2/158408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