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另類缺芯!中國人難求一粒 青花菜種被壟斷年入數十億;反中共洗錢美欲打造金融新聯盟

不只美國…全球正與中國經濟脫鉤;樓市危機中共央行大放水1.2萬億;缺口大增 中國糧食進口升23%

中國各地天災不斷,官方卻一直宣稱「糧食豐收增產」。但中國糧食進口連續兩年暴增,今年前十個月比去年同期增加23%。學者分析,糧食缺口不斷擴大。

說到「卡脖子」,很多網友第一時間會想到晶片,但其實,其他領域的「卡脖子」現象同樣存在,青花菜便是其中的典型。

中國經濟主要支柱房地產不斷爆雷之際,中共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將釋放長期資金人民幣1.2萬億。陸媒分析,此舉是為了「穩定房地產基本面」。

美國投行策略師指出,種種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不僅美國,全球與中國的脫鉤恐怕都將持續。

12月6日,拜登政府發布《美國反腐戰略》綱要,並指示國務院、財政部、商務部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領導協調各聯邦機構,以政府總動員的方式,重點打擊跨國腐敗行為。

日前美媒文章指出,儘管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美國仍持續加強與台灣的經貿關係。

中國一些主要房地產開發商正計劃在近期發行資產抵押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y,ABS),這進一步表明,在恆大債務危機下,監管機構正在略微拓寬開發商的融資渠道。

中國糧食進口大增23%學者:糧食缺口不斷擴大

中共國家統計局周一(12月6日)公布,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2%。陸媒宣稱「今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云云。

圖:2008年12月19日,中國吉林省玉樹市國家糧食儲備庫的工人正在測量一堆玉米的溫度。

中國南方去年遭遇大面積洪災,東北地區還接連受到颱風侵襲。今年主要糧食產地河南省也爆發罕見洪災,其它地區也是冰雹、洪災、雪災不斷。但官方依然年年宣布夏糧、秋糧「豐收增產」,引發中國網民質疑。

據中共海關總署數據,今年1-10月糧食進口量累計13,795.6萬噸,同比上升近23%。進口最多的依次是大豆、玉米、小麥。其中玉米進口量升幅最大,為236.4%;其次為稻穀和大米,升幅為111.9%。

陸媒報導,自2015年以來,中國糧食進口量每年都保持在1億噸以上。不過,單是今年1-8月的糧食進口量,就已超過2019年全年進口量。

中國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近兩年,東北地區的國有糧食企業沒有太多儲備,糧庫空了,因此只能大量進口玉米和小麥來填充國庫,才能拿到政府補貼。

東北是中國主要糧食產地之一。

另一經濟學者司令認為,中國糧食產量無法滿足國民實際需求,目前中共缺乏足夠的糧食儲備戰略,當局又要追求經濟增長,因此「糧食缺口」只會不斷擴大。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廣曾告訴媒體,中國糧食自給率為86%,但大豆和油料自給率分別僅為15%和30%,導致糧食隱性自給率只有70%左右。

青花菜種子被日本壟斷年入數十億,中國農民一粒難求

早在2018年,就有媒體表示,中國是全球青花菜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達到10萬公頃(相當於150萬畝),但要知道,中國被卡住的,不是市場上的產品,而是「農業晶片」,即種源。

據媒體報導,2017年以前,中國青花菜進口種子的比例長期保持在95%以上。這意味著,中國青花菜種子嚴重依賴進口。

而在國際青花菜種子市場,日本是不折不扣的「霸主」。據《經濟日報》報導,日本坂田種子公司的青花菜種源,拿下全球65%的市場,其研製出來的「優秀」、「耐寒優秀」、「炎秀」等種子,占據市場壟斷地位,掌握市場定價權。

其中,在青花菜早熟品種中,「耐寒優秀」適應性廣,深受中國種植農戶的青睞,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極高。

即便如此,壟斷帶給中國農戶最直觀的感受,或許不是優質和便捷,而是供應量、銷售價格都明顯「受制於人」。

農科專家李占省對媒體透露,青花菜種子一般情況下實行「大包裝」,10萬粒,約450-465克,價格在5500元左右,但在2017年,因為日本坂田公司的種子生產和供應推遲,終端銷售價一度被炒到1.8萬元,「菜農的種子購置成本,直接翻了2倍以上」,饒是如此,仍然一粒難求。

正是因為在青花菜等種源市場占據壟斷地位,坂田公司賺得盆滿缽滿。2017年全球種業銷售額TOP10中,坂田公司以5.58億美元(約合35.5億元人民幣)位列第七。

中共央行降准放水1.2萬億,分析指為緩解房地產危機

根據中共央行12月6日公告,這次全面降准將於12月15日實施。這是中共年內第二次降准,也是疫情爆發以來第五次。

央行宣布,除了部分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其它金融機構全面降准。本次下調之後,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央行宣稱,這次降準是為了「加強跨周期調節、改善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以「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

自疫情以來,全球通貨膨脹疑慮日升,韓國和紐西蘭已率先宣布升息,美國聯準會也啟動升息循環,試圖為通脹降溫。中共央行卻在國內也物價飛漲之際,不顧通脹再次大放水,被認為旨在緩解經濟危局。

目前中國房地產業面臨銷售大跌和融資受限,大量房企先後陷入債務危機。多家陸媒引述業內專家稱,降準會令房貸進一步放鬆,有利於穩定房地產基本面,緩解房地產業資金不足的風險。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在3日就預告將會「適時降准」。當天恆大集團公告未能履行一筆2.6億美元的私募債,並向當局求救。

路透社引述華泰證券固定收益團隊說,這次降准並不意外,關鍵原因可能是「房地產標誌性事件」出現,當局認為需要穩定市場情緒,避免風險繼續蔓延。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07/168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