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那些每天都走1萬到2萬步的人,最後都怎樣了?醫生:或有3種結局

現在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走路」以運動強度小、安全、簡單的優點成為眾多中老年朋友的首選。

尤其是一部分人還定下「日行萬步」的目標,每天都走一兩萬步,而且還有散步、快走、快慢結合等各種走路姿勢。

但時間長了大家會發現,當初每天都出去走路的人,漸漸地不去了。而且總說腿疼、失眠、頭暈等等。

其實,每天走路萬步以上,對於膝蓋、血壓、神經系統都有一定的影響。

一、走路對身體健康有諸多好處

生命在於運動,人只有保持運動才有活力,身體才會更加健康。在所有的運動方式當中,最常見的就是走路了。它沒有任何難度,也不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是中老年人選擇最多的一項運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關節肌肉會逐漸減少,出現關節肌肉萎縮、鈣質流失等嚴重的問題。走路能夠減慢這種過程,增強肌肉彈性和力量延緩腿部衰老

鈣流失嚴重會引起骨質疏鬆症,走路能夠使身體產生更多的維生素D,其生成鈣被人體吸收,對於骨質疏鬆也有一定的好處。

而且,在走路的過程中能鍛鍊人的心肺,增強心肺功能,減少胸悶、氣短心臟負荷加重的進程。一些中老年人在劇烈運動中發生暈倒、心梗等問題,可能是心臟功能不佳的表現,走路這種舒緩的運動方式,一般不會對心臟造成過大壓力。

走路能夠讓人保持體重,消耗通過飲食攝入的熱量,使之更快地參與體內新陳代謝,保證身體各項機能正常發揮,減少生病的機率。

眾所周知,肥胖會增加人體血壓、血脂、心臟、肺部、肝臟等各臟器得病的機率。人體對於熱量的吸收是有限度的,多餘的熱量如果無法消耗,就會變成脂肪貯存在體內。

這些多餘的熱量在身體中積存得太久,就容易發生各種病變,這也是肥胖人士患病率較高的原因。走路可以幫助身體消耗熱量,減少其轉化為脂肪的可能性,對於保持體重非常有效。

腸胃是人體最基礎最重要的器官,只有它們正常發揮功能,人體才會保持基本的收支平衡。走路能夠緩解便秘,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加快蠕動,養成科學的排便規律。

人體能正常攝入食物,又能正常排泄廢物,循環規律,功能正常,才能維護身體的健康。

走路雖然有諸多好處,但也要有限度,以能夠維持身體機能發揮為準,不要走得過多,給身體帶來其他方面的傷害。

二、日行萬步會有哪三種後果?

當以走路為運動方式時,人的體質會隨之增強,為了維持這種效果,很多人就選擇多走。更有一些中老年人,強行規定自己每天必須走一萬步甚至兩萬步。

這是不可取的,凡事都有它的限度,走路應以自己的身體條件為基礎,否則就會帶來傷害。

日行萬步最容易傷害的就是膝關節。人的膝關節連接處是軟骨組織,這些組織在關節移動時起到緩衝作用,能保護關節的骨骼

但是軟骨組織是有使用壽命的,當過量使用時,它會變薄,甚至會有破損。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就會影響到關節骨骼的健康,導致患者腿痛,影響其生活品質。

走路過多還容易引起長期疲勞。因為人在走路的時候,神經系統比較興奮,是感覺不到累的。一旦停下腳步,人的精神鬆懈下來,就容易疲累。

人在疲憊狀態的時候,最好不運動或者減少運動量。否則會加重疲勞感,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反而對身體健康無益。

疲勞不只是一種身體感覺,它更是體內氣血不足、某些器官功能不強的表現。疲勞感長期持續下來,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容易遭受某些疾病的襲擊。

因此在身體比較疲乏的時候,要停止運動,注意休息,不要強行去運動,等精神、體力都恢復以後再進行。

通常情況下,人的年齡越大,睡眠時間越短。日行萬步會加劇這種現象,使人的神經系統功能發生紊亂,而「睡覺」是人體各細胞、各器官的加油站,如果睡不夠,會傷害整個身體健康。

日行萬步,其實就是每天都在超量運動,機體會被強行帶動參與新陳代謝,這些對於中樞神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導致失眠現象

發生這種問題需要減少走路的步數,身體稍有疲累就停止,避免導致機能紊亂,出現無法調節的現象。

當然這些都是長期過量步行帶來的後果,很多人日常運動中,並不知道如何確定自己是否行走過量,有幾個症狀表現可以對照執行。

三、當你出現這些症狀,說明行走過量了

在身體沒有出現病症的時候,很難確定自己是否有運動過量的問題,走路本身就是舒緩的運動,要發現這個問題更難。不過通常情況下,某些症狀可以作為參考。

1.步行運動完成當天或者第二天感覺很困。

這是身體的免疫細胞下降的表現,說明身體可能存在免疫力下降的問題,需要進行調整。

倘若知道這可能是走路過量引起的,及時減少步行量或者乾脆休息幾天再繼續,都能避免問題更嚴重。

怕的是某些人覺得身體差,需要加大運動量以提高免疫力。結果越運動越嚴重,最後導致氣血虧虛,出現長期疲累的後果。

2.走路後或者走路時感覺腳後跟、腳踝酸痛。

人在走路的身體,整個身體的重量是壓在腳踝以下的部位,腳部又以腳後跟受力最大。長時間走路,身體會反覆在此處進行刺激,造成這裡血液循環不暢,出現酸痛症狀。

此時需要停下來對酸痛的部位進行按摩,推動此處血液循環正常進行,力度不要太大,只推氣血即可。

如果不按摩,也最好將腳部抬高,改變它的位置以調整血液循環,否則很可能會有腫脹的現象出現。

過瘦或者過胖的人都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的情況,可能是走路太多了,一定要及時進行調整,這是下肢受傷的預警。

3.運動以後不願意吃東西。

運動本身是消耗熱量的,正常情況下走路以後胃口會比較不錯,有飢餓感,願意吃飯並且吃完以後心情愉悅。這是身體正常新陳代謝的表現。

倘若步行運動以後不願意吃東西,沒有食慾,說明腸胃已經受到了走路過量的拖累,開始出現功能下降的現象。此時可以勉強吃一點,或者進食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使腸胃正常運轉。

如果不吃,腸胃的功能無法啟動,會加劇身體的疲累感,並且很難恢復。在遇到這種問題時,就要反思是否走路的運動量過大,並做出相應調整。

四、步行運動科學有效,要注意這幾點

步行幾乎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但以它作為主要的運動方式,還是要講究方法,這樣能得到更好的鍛鍊效果,對健康有積極意義。

用於長時間走路的地面要柔軟,最好是塑膠跑道。這是因為人在走路的時候,每一步都是體重和各關節的衝擊,柔軟的地面能夠形成緩衝,減小衝擊力度

因此走路運動的人最好在運動場等專業的場所進行,儘量不要在磚地、柏油馬路上。如果沒有條件,在土的地面上走路也可以。

走路的姿勢,要昂首挺胸、臀部夾緊、雙臂用力擺動。這樣的姿勢能夠使全身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鍛鍊,而且還能減輕對腳部的重壓,身體重心放在兩腿上。

在行進的過程中,要腳後跟先落地,這樣身體的重心始終在前腳,腳部的重心放到了腳掌部位。腳掌比腳後跟的面積大,能夠分散一部分壓力,緩解腳後跟受到的衝擊

關於運動的時間,最好放在早上或者上午進行,此時身體條件最好,能充分激發細胞活力。晚上不建議進行長時間運動,因為運動時會使中樞神經興奮起來,不利於睡眠。

走路運動以後,可以對腳部或者腿部進行按摩或者泡腳,促進血液循環的同時,能夠緩解疲勞,對受累的關節進行保養,是非常好的運動習慣。

除此之外儘量要做一下拉伸,因為筋是保護骨骼的,運動以後人身體發熱,筋也容易拉開。筋骨健康對於維持身體的靈活度非常重要,因此運動後拉伸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運動後可以適當補充一點飲品,溫開水、蜂蜜水、牛奶等等都可以。此時腸胃吸收功能比較強,補充的水分和營養可以被充分吸收。

文章結語:

運動方式各種各樣,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中老年人選擇比較多的就是走路。走路簡單、安全、運動量也不大,對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保持體重都有好處。

但走路過多可能會損傷膝蓋軟骨,引起失眠或者長期疲勞問題,對人的身體健康反而有所損傷。因此走路要講究方法,運動不可過量,同時要注意姿勢、時間、後期保養,才可以真正享受到運動效果。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鄭大一附院李建強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23/180685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