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盤點中國古代著名的十大食譜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各種典籍作品中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介紹,留下的專門食譜也很多。

1、南北朝《食珍錄》

這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餘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職是黃門郎,到南朝齊時升為太子庶子,後來擔任祠部尚書。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問起烹飪的秘訣,談得投機,皇帝不覺醉了,非常難受,虞宗就獻上「醒酒鯖」,算是幫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錄》裡,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各物。例如,「煬帝御廚用九牙盤食」,「謝傳有湯法」,「韓約能作櫻桃,其色不變」,「金陵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等等。這些都反映出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2、北宋《清異錄》

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異錄》,是他雜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書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個門類,共有648條有關內容。其中和飲食有關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占全書三分之一強。文字具有消遣取樂的幽默風格,從多方面反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史。書中記載隋代的《謝諷食經》、唐代韋巨源的《燒尾食單》,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兩代宮廷與官府筵席唯一較為齊全的食單。其他如:果、菜、禽、獸、魚等烹飪原料,有的寫其營養價值,有的談到烹調技法,都是研究烹飪技術發展的可貴資料。

3、隋代《食經》

謝諷著的《食經》成書於隋代,是飲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書記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動物原料為主製成的菜餚,如「飛孿膾」、「剔縷雞」、「剪雲斫魚羹」等。從有的各目前冠經人各來看,如「北齊武成王生羊膾」、「越國公碎金飯」、「虞公斷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華飯」等,都是王侯貴族的飲饌。而有的各目講究,如「千金碎香餅」、「干炙滿天星含漿餅」、「撮高巧裝壇樣餅」等,反映出當時飲饌已達到非常精美高貴的水平。

4、宋代《本心齋食譜》

作者署名是宋代陳達叟,因為室名本心齋,所以又稱本心翁。作者自述:常在書房裡起居閒坐,玩味《易經》,床上圍著畫有梅花的紙帳,用石鼎烹茶,自己的飲食崇尚清淡。有客人從外地來訪,臉上流露出飢餓的神色。作者叫書童端上淨素飯菜,客人品嘗後說,沒有塵俗氣味。主客討論食譜,就形成了這本書。全書記蔬食二十品類,均以蔬菜類名標目,如:菜羹、韭菜山藥、筍、藕、綠豆粉絲、水引蝴蝶面、水團、白米飯等。每類後面都附有贊語,贊語簡括,均為十六字。還有「小引」說明其製法,或揭示其特點。如「水團」條,製法是「秫粉色糖,香湯浴之。」贊文為「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這種記述方法,表現了作者富有文學素養,又因所用贊體簡要,類似歌訣,容易背誦,所以就便於普及。

5、《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是南宋的一部重要烹飪著作。內容以素食為中心,包括當時流傳的104個食品,夾敘夾議,豐富多采。唐代杜甫有詩云:「山家蒸栗暖,野飯射麋新。」南宋時的林洪撰著《山家清供》,即杜甫詩中的山家、野飯,意思是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飲饌。全書二卷,上卷列舉飲饌47種,下卷列舉飲饌57咱。記述以素食為主,亦有少量的葷菜,如飯、羹、湯、餅、粥、糕、脯、肉、雞、魚、蟹等。選料大部分為家蔬、野菜、花果、糧米,部也有取料於禽鳥、獸畜、魚蝦的。用料儘管平常,但由於烹飪方法奇妙,同樣給人們以豐富的啟發和借鑑。許多菜餚別出心裁,各具一格,足可使人窺見當時烹飪技術、烹飪藝術所已達到的水平。

書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藥加工制配的食療飲饌。如:蘿菔面這一條下稱:「王醫師承宣常搗蘿菔汁搜面使餅,謂能去面毒。」而麥門冬煎,則是純藥物,其標目下稱:「春秋采根去心,搗汁和蜜,以銀器重湯煮熬,如飴為度,貯之磁器內,溫酒化溫服,滋益多益。」由此可見是用純藥物加工和蜜製成,並加溫酒後服用的一種保健飲料。總之,此書對了解江南飲食風貌和南宋烹飪歷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6、元代《飲膳正要》

這是一部融合蒙漢兩族飲食文化的文獻。作者是元代忽思慧。全書三卷,卷一記養生、妊娠、乳母、飲酒諸忌。標目「聚珍異饌」,分述湯、粉、羹、面、粥、饅頭、燒餅等飯食,以及用蒸、炒、滑、炙、攢、鹽、熬等方法製成的菜餚。每種菜餚都說明其食療效用、材料、調味品、烹調技術。卷二記諸般湯煎、諸水、神仙服餌、四時所宜、五味偏走、食療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禽獸變異。主要是闡述用於保健醫療的加藥飲料與食品的配料及製作方法,寓養生治病於日常飲食,至今仍有參考價值。卷三記米谷品、魚品、菜品等,對每種食品的性味與作用,都逐一加以說明,大部分附有繪圖,而對加工成品則簡述其製法及療效。

《飲膳正要》具有兩個特點。第一,此書是古代食療專著之一,除了闡述各種飲饌的烹調方法外,更注重闡述其各種飲饌的烹調方法外,更注重闡述其性味與補益作用,即注重飲食與營養衛生的關係,這是別的一般食譜中所沒有的。第二,書中將蒙漢飲饌並蓄,所述用料,獸品以羊、牛居先,次及馬、駝、鹿、豬等,奇珍異饌中,用羊肉製成者占十分之七。作者是蒙古族人,全書以漢字刊行,其中雜有大量的蒙語音譯漢字。

7、元代《飲食須知》

元代烹飪著作《飲食須知》的作者賈銘,字文鼎,自號華山老人,浙江海寧人。他生於南宋,曾在元朝任官職為萬戶,卒於明初,歷經三代,活了106歲。明太祖朱元璋對於賈銘的飲食養生之道很感興趣,召見他時,問他保養之法,他回答道:關鍵在於飲食。隨後以他撰著的《飲食須知》呈進御覽。賈銘在自序中說: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使重視養生的人知道物性有相反相忌,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檢點,掌握適度。不然的話,叢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生禍害。因此,本書選錄許多本草疏注中關於物性相反相忌部分成編,以便掌握飲食調配,避免因飲食調配不當而損害健康。

《飲食須知》全書八卷,第一卷水類30種,火類6種;第二卷穀類50種;第三卷菜類86種;第四卷果類59種;第五卷味類33種;第六卷魚類65種;第七卷禽類34種;第八卷獸類40種。另附幾類食物有毒、解毒、收藏之法。這部書不僅對廚師取菜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對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8、元代《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作者是元代無錫人倪瓚,字元鎮,號雲林。他是元代著名畫家,元末隱居於太湖和三泖之間,家有雲林堂,因而將所著菜單定名為《雲林堂飲食制度集》。這是一部反映元代無錫地方飲食風格的烹飪專著。書中匯集飲食五十多種,都以菜品命題,逐條而記,除記述原料、配料外,都說明烹飪方法,頗有參考價值。書中有不少菜餚,如:燒鵝、蜜釀蝤蛑、煮麩干、雪菜、青蝦卷等,都是做得比較精緻的。書中菜餚有些被後世烹飪書籍復錄,特別是「燒鵝」一品,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加以錄,並改用倪瓚之號題名為「雲林鶴」。此外,日本羽倉則《養小錄》中也將燒鵝收入,可見此菜確實是獨具風味,名她中外。「蜜釀蝤蛑」也很有特色,如今的蘇式名菜「芙蓉蟹鬥」(一名「雪花蟹鬥」)正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書中菜餚以魚、蝦、蟹、螺及湖泊水蔬為多,正是著者家居水鄉的飲食特色的反映。

9、明朝《易牙遺意》

元明之際的韓奕撰著飲食專書,託名齊桓公時的名廚易牙,稱為《易牙遺意》,實意是仿古代食經之作。全書分為脯、蔬菜、糕餌、湯餅等十二類,共記載了150多種調料、飲料、糕餅、麵點、菜餚、蜜餞、食藥的製作方法,內容非常豐富。此書菜餚有四大特色:一是濃淡適宜,適應面廣。二是製法簡明,一看便能製作,如:蒸鰣魚、爐焙雞、糖蒸茄、肉油餅、五香糕等等。三是收錄了一些比較特殊的菜點的製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火肉」,即火腿的熏製法就別具特色。四是將飲食和治病結合起來,其中「食藥類」收錄13種食藥的製法,就是值得挖掘的。

10、清朝《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是清代袁枚的一部烹飪著作;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漢民族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漢族飲食名著。《隨園食單》出版於1792年(乾隆57年);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是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菜點以及烹製方法的指導性史籍。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歷史百家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02/182461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