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中秋後養生,奧妙就在一個「水」字!家人團聚身體健康,都很重要!

古人認為,月是水之精。而秋天的屬性為金。在五行的生克關係中,金是生水的,水得金更盛,所以月到中秋分外明,這是天地之氣與時令相感應的結果。

從人體來說,也要順應這個時令。因此中秋養生,奧妙就在一個「水」字。

如果我們要給身體補充「好水」,就要首先排出「濁水」,讓身體內的水得到淨化、滋養,這樣整個人才能像月亮一樣清明,由內而外地發出光彩。

經過一個夏天,還有一些濕熱賴在人體內,這就是一種「濁水」。

如果沒有及時排掉,濕熱會逐漸往下走,走到人體的下焦,也就是腎和膀胱系統,引起各種炎症,比如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陰道炎、前列腺炎等等,甚至導致不孕不育。

有時候我們意識不到下焦有濕熱,但是身體會用各種信號提醒我們。下巴長痘、小便痛、發黃,女性白帶黃,這些都是下焦濕熱的表現。

中秋前後吃冬瓜,或是用冬瓜皮泡茶來喝,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排出濁水,防止濕氣在體內潛伏過冬。

那麼,中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

中秋小長假期間,親朋好友聚會不斷,時不時就要出去「搓上一頓」大餐。面對餐桌上的豐盛美食,很多人會難抵誘惑,放開腸胃大吃一通。

「暴飲暴食很容易造成食積,引發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例如,急性胃腸炎、胰腺炎等。」

專家醫生建議,「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食物種類很多,因此要堅持適量多樣的均衡飲食原則。」

早晨食粥

甘蔗粥、沙參粥、黃精粥

「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中醫提倡在秋季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藥粥。

在秋季較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黃精粥,大家可以選一個。

少辛增酸

防止肺氣太盛

「所謂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防止肺氣太盛。」

就是說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偏酸性水果,例如蘋果、葡萄、石榴、楊桃、檸檬、柚子、山楂、枇杷等。

應忌苦燥

冬瓜、銀耳可以多吃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

因此,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梨、柿、柑橘、香蕉蘿蔔、冬瓜、銀耳可以多吃些。

中秋經典食療方

中秋節自製養生美食不僅滋味鮮美,而且有潤肺補肝等調養作用。

百棗蓮子銀杏粥

配料:百合30克、大棗20枚、蓮子20克、銀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蓮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棗、銀杏、粳米煮沸後用小火至粥稠時加入冰糖稍燉即可。

功效:養陰潤肺、健脾和胃。

板栗燒仔雞

配料:仔母雞一隻、板栗200克,芝麻油250克、豬油雞湯、味精、白糖、濕澱粉、硝水、醬油、精鹽、蒜白各適量。

做法:仔母雞宰殺去毛、去內臟、頭、爪,洗淨,切下頸項後切塊,板栗去殼。炒鍋至旺火上,下芝麻油,燒制七成熱,放入雞塊炸5分鐘後,用漏勺撈出。倒出余油後,加雞湯、板栗、醬油、精鹽、白糖、雞肝,用旺火燒10分鐘。至肉塊松爽、板栗粉糯時,再加豬油、味精、蒜白,用濕澱粉調稀勾芡,起鍋盛盤即可。

功效:補腎去寒,潤肺除燥。

豆腐

配料:豆腐2塊、鮮蘑50克、青菜芯10顆、香菇30克、素油50克、醬油20克、白糖3克、精鹽1克、濕澱粉10克。

做法:香菇入沸水泡軟,去蒂。青菜燙至碧綠,涼水沖涼,豆腐切片。炒鍋燒熱用少許油滑鍋,舀入素油燒熱後將豆腐煎至兩面金黃,添醬油、白糖、精鹽、清水一碗,放入香菇、鮮蘑、菜芯。燜燒至湯汁濃稠離火裝盤,將湯汁用濕澱粉勾芡澆在豆腐上即可。

功效:此方可預防營養不良所致的秋季各種疾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愛微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