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每個重視健康的人都該看看 不容忽視的「時間營養學」

若從預防骨質疏鬆的角度來看,晚餐吃納豆更有效果,而從增肌和促進生理時鐘運轉的角度而言,早餐吃納豆更有效果。吃納豆的時間不同,帶來的效果也不同,可以說這正是時間營養學的生動例子

日本《新潮周刊》8月24日一期刊發題為《不容忽視的「時間營養學」》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預防骨質疏鬆症是關乎中老年人生活品質的重大課題。牛奶、奶酪酸奶含有豐富的鈣,納豆富含促進骨骼合成的維生素K。那麼,從預防骨質疏鬆症的角度考慮,什麼時間喝牛奶和吃納豆更有效果呢

答案是晚餐時間。這是因為人體在夜晚對鈣的吸收率比早晨高,造骨作用主要發生在夜間。

比起「吃什麼食物」,更重視「在什麼時間吃」,這就是時間營養學的思維模式。

廣島大學醫學科學研究科特聘教授柴田重信表示,在「食品與健康」相關信息泛濫的背景下,「時間」這個視角相對欠缺。

可能有人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了預防代謝症候群,對吃的食物非常在意,但一直瘦不下來;為了防止生病,一直在吃對健康有益的食物,卻總是沒有效果。這是因為雖然吃的「內容」沒有問題,但吃的「時間」錯誤

遵循生理時鐘規律

我們身體內的生理時鐘大致有以下三種:位於腦的視交叉上核的主生理時鐘、位於除視交叉上核以外的腦部區域的腦生理時鐘、分布於身體各個臟器內的末梢生理時鐘。若以管弦樂打比方,則主生理時鐘是指揮者,腦生理時鐘和末梢生理時鐘是演奏者,由此奏響一整天的旋律。

使體內生理時鐘像齒輪一樣轉動的是時鐘基因。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因時鐘基因相關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生理時鐘作用下,人們在清晨醒來,中午充滿活力,夜間節奏放緩,為就寢做準備。體內各處分布的生理時鐘互相關聯,奏出美麗的和聲,維持著人體的和諧。若攝取營養時不遵循生理時鐘運行規律,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生理時鐘的周期是24.5小時,而地球自轉周期是24小時,所以每天必須要修正這0.5小時的偏差。也就是說,每天早上起床後有必要對體內生理時鐘進行重置。

Cup on the window with sun and defocused nature background Good morning! Cup on the window with sun and defocused nature background Window Stock Photo

首先,清晨的陽光很重要。陽光從視網膜通過視神經傳遞至視交叉上核,產生刺激作用,主生理時鐘被重置。

另外,早餐也非常重要。早晨進食可以刺激肝臟等末梢神經發揮作用。若沒有吃早餐,末梢生理時鐘仍處於休眠狀態,則生理時鐘的節奏被打亂。另外,若不吃早餐,體溫不上升,則加速脂肪燃燒的酶也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以近5萬名35至69歲的日本人為對象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周吃早餐不到六天的人與每周吃早餐六天以上的人相比,前者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是後者的1.26倍。

早餐適合吃什麼?

既然早餐如此重要,那麼早餐吃什麼食物比較好呢?

能產生較大能量推動生理時鐘運轉的,是促進人體分泌胰島素的食物。可能會有人擔心:血糖值的上升與胰島素的分泌量有關,若攝取促進人體分泌胰島素的食物,會不會引發高血糖呢?

確實,午餐和晚餐時段血糖值上升容易導致肥胖。但在生理時鐘作用下,早晨是胰島素降低血糖值效果最好的時段,因此無需太在意血糖值的上升。早餐吃白米飯是合適的。

另外,攝取蛋白質可以促進人體分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它像胰島素一樣可以使生理時鐘運轉起來,所以富含蛋白質的納豆等豆製品和肉類也適合當早餐

如前所述,若從預防骨質疏鬆的角度來看,晚餐吃納豆更有效果,而從增肌和促進生理時鐘運轉的角度而言,早餐吃納豆更有效果。吃納豆的時間不同,帶來的效果也不同,可以說這正是時間營養學的生動例子。

大家有沒有在深夜突然特別想吃方便麵的經歷呢?這也是生理時鐘在起作用。深夜人體容易分泌多巴胺,進食以糖類和類脂質為主的方便麵,可以使人倍感幸福,並且令人上癮。

12小時「輕斷食」

從時間營養學角度講,從晚餐到次日早餐,要有12個小時的斷食時間。

現在流行的一種減肥法是「輕斷食」,即在一定時間內不吃東西。不少人嘗試「輕斷食」卻沒有效果。這可能是因為弄錯了斷食時間。從晚餐後到次日早餐前斷食的做法最符合生理時鐘規律

也有報告指出,比起限制熱量,設置不進食時間的輕斷食更具預防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的效果。在斷食期間,不要攝入糖分等,這能節約胰島素,分泌胰島素的胰臟也可以得到休息。起床後吃早餐即使會讓血糖升高,但由於胰臟狀態好,可以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能將血糖值降下來。

設定符合生理時鐘規律的斷食時間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顯示,斷食11個小時效果不大,而斷食12個小時與斷食13個小時的效果相近。推薦斷食12個小時:早晨8點吃早餐,晚上8點吃完晚飯,這樣的時間點也方便記憶

基於時間營養學的最佳健康法是:早起、吃早飯和早睡。生理時鐘以早上為起點開始轉動,一個人突然想早睡也無法做到,只有早起才能實現早睡。

可能不少人會覺得,這不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嗎?然而,現代人連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情都難以做到。

人類是晝行性生物,我們的祖先靠狩獵為生,過著晨起夜寐的生活。由於夜晚黑暗無法狩獵,自然就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斷食時間也可以保證生活方式符合生理時鐘規律。

隨著人類通過對火和電的利用,在夜晚也可以開展活動。另外,隨著大腦變得更加「聰明」,人們開始採取從生理時鐘的角度看「愚蠢」的行為。

例如,熬夜。到了晚上,在主生理時鐘的指示下,松果體分泌出褪黑素促使人睡眠。但人類在發明電後開始熬夜。為了進入心儀的學校而熬夜學習,這可能是「聰明的選擇」。但在熬夜學習期間,褪黑素逐漸不再產生,人們變得睡不著覺。沒有其他晝行性生物會採取如此「愚蠢」的行動。

綜上所述,如果過著作為生物而言理所當然的生活,那麼沒有問題。但其實人類漸漸地不再過這種生活。正因如此,培養時間營養學意識,注意在生活中遵循生理時鐘規律,才能預防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編譯/馬曉雲)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參考消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24/195789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