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爸媽 低油少鹽真的不健康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對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等我們長大了、父母逐漸老去,我們對父母的健康又操碎了心:他們不是整日沉迷於各類「養生專家」的偏方經驗,就是熱衷於社會上各種講座、會議營銷,再或就是對各種「保健品」深信不疑……小發今天總結了爸媽們最容易輕信或者說最容易被迷惑的幾個「謠言」,給他們也提個醒兒——畢竟,長輩們身體健康,也是做晚輩最大最大的心願。

謠言一:飲食清淡、少鹽少油,有益健康

爸媽們上了年紀,可能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血脂血壓方面的問題;於是乎很多人採取了一種「下猛藥」的解決辦法:日常飲食幾乎全素;烹飪方式不是蒸就是煮要不就是涼拌,難得見到油水;菜餚清淡的不能再清淡,由過去的「重口味」一下子變得對食鹽無比的吝嗇……但是吃著吃著,非但沒能吃出健康,反而又添了貧血骨質疏鬆甚至是低鹽綜合症等等一堆新的毛病……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飲食清淡」沒有錯,但凡事過猶不及:飲食清淡不等於不吃肉、不吃油甚至不吃鹽。

(1)只吃素不吃肉,容易體虛、貧血

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蛋白質的重要生理作用無須贅述,它是構成細胞、肌肉最主要的營養物質。要是正常飲食中大魚大肉吃的不夠,人體就很難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沒有了蛋白質參與身體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日久天長身體就會變得虛弱無力、渾身沒勁兒。

除了蛋白質以外,肉類的礦物質含量也是讓人驚喜。就拿鐵元素舉例:貧血的人都在補,吃了一大堆「傳說中的」植物補血食品:紅棗、紅糖、葡萄乾、莧菜……然而結果並不美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植物類食品中鐵元素的吸收利用率極低;而動物類食物中的鐵屬於最容易被人體吸收的血紅素鐵:瘦肉、豬肝、豬血、鴨血……這才是「補血生力軍」。

(2)不吃油,小心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的「老年痴呆」,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會嚴重影響到工作和生活。但是,這個病和日常飲食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飲食過於清淡、長期不攝入油脂,身體就會缺少必要的健康脂肪酸,特別是對大腦十分重要的α-亞麻酸和亞油酸,而這會大大提高罹患阿爾茨海默症的潛在風險。由此可見,膳食中提供充足的必需脂肪酸是極為重要的,它是大腦維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也是從日常飲食角度對阿爾茨海默病所作的最簡單有效的預防。

(3)鹽吃的太少,也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

吃鹽太多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這個常識已經是人所共知;但是,為啥鹽吃的太少也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呢?

有研究表明:低鹽飲食增加了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脂肪)含量,而這二者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一個重要誘因;另外,低鹽飲食也是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更是曾經刊發一篇文章表明,相較於正常飲食,低鹽飲食人群發生心臟病、中風和死亡風險大增,從而也就意味著並非鹽越少越好。

矯枉過正大可不必,對於嚴重高血壓患者和鈉敏感的高血壓患者而言,適度控鹽確實必要;而對大多數人而言,保持正常鹽攝入即可,實在不需要為了「健康」而刻意限制食鹽的攝入。

謠言二:喝粥養胃

粥一直以來都被大家稱作養胃的佳品,但實際上它並不一定能起到養胃的作用。

粥給人的印象是容易消化,也就隨之有了「養胃」的名聲;但實際上,胃部功能有「用進廢退」的特點,如果長期總是吃很好消化的粥,胃消化其他食物的能力就會退化變差,甚至可能誘發胃食管返流症;另一方面,胃潰瘍患者或者有反酸問題的朋友,可能反而會因為喝粥而感到難受。

另外,粥還是特別容易升高血糖的一類食物,煮的越爛的粥越是如此;如果爸媽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定要儘量遠離粥。

再有,其實粥特別沒有營養,幾乎就全部都是碳水化合物,其他像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嚴重不足。如果爸媽們非要喝粥,也一定要配合其他的蔬菜、肉類食物,保證營養攝入的全面均衡。

謠言三:蛋黃膽固醇太高,不能吃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膽固醇的「好」與「壞」》仲介紹過關於膽固醇的基本知識,了解到它對人體的重要生理價值,朋友們可以給自己的爸媽普及下裡面的

內容。一般而言,身體內的膽固醇以內源性膽固醇為主,通過食物攝入的外源性膽固醇大約占身體需求的1/5左右。

雞蛋被稱為「最理想的營養庫」;一枚雞蛋就能夠孵化出一隻小雞,也就表明了一枚雞蛋就滿足了一個生命體生長的全部需要。雞蛋的營養十分豐富,其所含胺基酸的組成比例非常適合人體需要。特別是蛋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卵磷脂、膽固醇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最多。蛋黃中的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以釋放出膽鹼,膽鹼通過血液到達大腦,可以避免智力衰退,能增強記憶力。」

蛋黃營養價值這麼高,要是被「含有膽固醇,不能吃」的老觀念所影響,未免得不償失。從營養角度和防範可能發生的風險角度,每天吃一個完整的雞蛋完全沒有問題。

謠言四:「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

喜歡吃蔬菜沒有問題,維生素、纖維素含量豐富,恰好能彌補一下高蛋白飲食習慣對果蔬類食物的缺失;但是人家「魚、肉」也沒毛病呀,咋就莫名其妙的背上了「生火、生痰」的鍋?

其實,所謂「上火」是一種中醫術語,更多的像是一種民間的習慣說法。如果按照現代醫學的認識,與「上火」所對應的症狀其實應該說是「炎症」,即機體對於刺激的一種防禦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但炎症並不是吃魚吃肉導致的,而是與各類內因和外因(如慢性感染、高糖飲食、睡眠紊亂、空氣污染……等等)有關。

所以,在適量的基礎上,完全不用擔心什麼「魚生火、肉生痰」;本著營養全面的原則可以放心食用吃到滿意。

父母不是不在意健康,只不過他們篤信的並不是真正的健康;為人子女,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對於「健康」這個話題,與父母溝通要講究策略,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抓大放小」:對於諸如木耳清肺、大蒜防癌這類沒什麼太大影響的謠言就隨它去。況且這些食物都有自己的營養價值,無非是沒有宣傳的那麼神奇罷了;而對於「不吃藥也能降血壓」「保健品治百病」這類有著原則性錯誤、有可能影響到父母健康的謠言,就一定不能讓步。

適時引導、減少爭執,時間久了,說不定哪天父母也會跟我們說「人家專家說了,喝骨頭湯不能補鈣」。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24/150466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