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對於大家而言,一直是頭等大事,吃飽穿暖曾經是父輩們的心願,而現在,少吃點的理念,卻越來越受大家推崇,但在飲食上,到底怎樣才健康,少吃點又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好?

Nature的這篇文章給了我們答案。

一、Nature:「吃的越飽,死的越早」,適當的飲食限制,越早開始越好

Nature Metabolism發表過一篇相關的研究,研究人員以800隻小鼠為實驗對象。將小鼠分為兩組,一組在實驗開始時隨意進食,在24個月大的時候改為限制進食,另一組則是相反。

結果發現,雖然限制進食對健康有益處,但是在改為隨意進食後就失去了保護作用,從開始限制進食後來改為隨意進食的小鼠,死亡率出現了極大增加。

也就說是,想要獲得長期的益處,應當持續性的限制進食的量,而且,限制進食的行為開始得越早越好,並且持續到生命終結,才能對老年時期的健康產生最大的有益影響。

Partridge教授道:「我們應該在生命的早期建立健康的行為。晚年才開始改變飲食對健康可能沒有那麼好。老年的健康是一件終生的事情。」

可以說,飲食健康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但是中國日常飲食的不健康程度似乎超出我們的想像。

二、中國是錯誤飲食結構重災區

2019年,《柳葉刀》發表了2017年有關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報告,該報告統計並分析了195個國家25歲及以上人口的數據,結果顯示,全球和不良飲食相關的死亡病例中,有一半以上和三個因素有關,高鹽飲食為約300萬例,全穀類攝入不足為約300萬例,水果攝入不足為約200萬例。

不良飲食導致的死亡原因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心血管疾病,約1000萬例,癌症,約91萬例,2型糖尿病,約34萬例。其中在人口全球排名前20位的國家中,中國由不良飲食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位居第一位。

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是飲食問題導致的,在中國,這個比例更高。國家食藥監曾發布過致癌物清單,可供大家對照參考。

一類致癌物,是有明確對人類致癌證據的,如發霉花生中的黃麴黴素,烤肉中的苯並芘,酒中的乙醇,檳榔中的檳榔素,防己、細辛等包含馬兜鈴酸的中藥中的馬兜鈴酸,新裝修家具中的甲醛等。

二類致癌物,雖然有動物研究證明其有致癌性,但對人類的致癌證據缺乏。如發霉生薑中的黃樟素,薯條、油條等高溫處理食物中的丙烯醯胺等。

三類致癌物,對動物和人類致癌證據都不明確。如印刷油墨、聚丙烯、茶鹼、蘇丹紅、糖精、汞及汞有機化合物等。

可以看出有不少致癌物存在食物中,飲食健康大家都知道,那怎樣讓自己的飲食變得更健康呢?

三、優化飲食是最便宜的長壽方,WHO給出4個建議

想要長壽,最有效也是最便宜的方法,就是從日常的飲食下手,健康飲食,才是長壽的基礎。

·增加食物的多樣性

飲食多樣化十分重要,谷豆類、蔬菜、堅果、魚類、肉類,蛋奶等,這樣才能攝入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大家每天應該攝入至少12種食物,一周攝入25種食物,儘可能食用天然食材,減少食用加工食品。

·限制鹽、糖的攝入

中國人普遍攝入過多的糖和鹽,有些食材自身就含有鹽,大部分加工食品中也會有很多的鹽和糖。鹽的推薦量為每天6克,糖則是25克以下。在做飯時減少鹽量,少放生抽、黃醬等含鹽調味品,避免含有較多糖和鹽的零食,在選購食品時,閱讀食品的標籤,選低鈉和低糖的食品。

·少吃紅肉,用魚類來代替

研究和流行病學顯示,長期攝入過多的紅肉會增加冠心病腸癌等疾病的發病風險。因此,要限制紅肉的攝入量,尤其是經過加工的紅肉,如臘肉等,可以用白肉特別是魚類來代替,會更加健康。

·遠離酒精、哪怕是一小口

酒精對身體並無益處,安全飲酒量0,對大部分人而言,長期少量飲酒也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健康風險。酒精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癌症等息息相關,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開車及從事某些需要注意力的風險活動的人,患有某些疾病或在服用某些藥物時,都是不能飲酒的。

享受生活不意味著暴飲暴食,只逞一時的口腹之慾,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美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奇妙的本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19/157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