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新年,不少人把各種好吃好喝的全安排得滿滿的。然而,嘴是過癮了,脾胃卻遭罪了,便秘、腹痛、腹痛......各種小毛病全跟著來湊熱鬧。這時候,不妨試試這幾種綠葉菜,減輕脾胃的負擔。如果在菜市場遇到,大家可千萬記得買點回家跟家人共享——
冬日最該吃這3種綠葉菜養胃補陽是一絕!
1、茴香菜
入冬後,人們就忙於冬補,吃的不是大魚大肉,就是人參、鹿茸等補品。實際上,有一味被人當做調料的綠葉菜,也是冬日很好的補藥,那就是茴香菜。中醫認為,茴香菜「善主一切諸氣,為溫中散寒、立行諸氣之要品」,也是「溫中快氣之藥」。因此,茴香菜又被人稱之為「冬天最厲害的綠葉蔬菜」。
大家都知道,大多數蔬菜都是涼性,但茴香菜就很特別,它性屬溫性。茴香入胃經,有暖胃散寒、止瀉助消化的作用。脾胃虛寒、容易腹痛腹瀉的人,平時不妨多吃些茴香菜。此外,茴香菜中還含有大量茴香油,這種物質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助消化的作用;還能止痛止嘔,緩解胃部不適。可以說,茴香菜是冬日裡的「天然養胃菜」。值得一提的是,茴香菜還能「補命門不足」、「暖丹田」。也就是說,平日多吃些茴香菜,能溫補腎陽。冬天怕冷、手腳冰涼的人,吃茴香菜就再合適不過了。
茴香菜既然好處這麼多,怎麼吃更能獲得營養呢?茴香菜自帶一股特殊的香氣,因此非常適合搭配肉類一起食用,比如——做餡吃:將茴香菜剁碎,再和著肉泥做成包子或餃子餡,香而不膩;製成餅:茴香菜切碎備用,加入雞蛋、蝦皮、鹽等攪拌均勻後,再放入少量麵粉攪拌(麵粉稀一些較好),最後在平底鍋倒入麵糊,小火兩面煎熟;煲湯喝:煮湯時,隨手放一把茴香菜進去,做法簡單又美味。
...
但要注意的是,茴香菜屬於高鈉蔬菜,每100克茴香含有186.3毫克鈉。因此,需低鈉飲食的高血壓、腎臟病患者,就不適合吃茴香菜了;一般人烹飪茴香菜時,也應該少放些鹽。
2、茼蒿
茼蒿在中國古代可是宮廷佳肴,因此又享有「皇帝菜」的美譽。它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還是一種養胃好菜。茼蒿可莖葉同食,味道甘醇,可以補養脾胃;其自帶的濃郁香氣,又能「醒脾」。
藥王孫思邈曾在著作《千金方》中記載茼蒿可以「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本草綱目》裡也說過,它有「養脾胃,消痰飲」的功效。吃完大餐後或是食欲不振的人,吃些茼蒿,整個人會覺得很舒適、清爽。此外,茼蒿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和腸癌。有研究發現,茼蒿含有深綠色的葉綠素能幫助調節膽固醇水平,所含的揮發性精油和膽鹼等物質,有助於穩血壓。
在烹飪茼蒿時,切記要旺火快炒!這是因為,茼蒿含有的特殊香味精油遇熱易揮發,會減弱健脾作用。脾虛泄瀉者也不宜食用太多茼蒿。養生推薦:涼拌茼蒿食材:茼蒿100克、芝麻油、醬油、醋和一個小辣椒。做法:茼蒿洗淨後切小段,水開下鍋焯30秒,撈出後控干水分;辣椒切小段放入醬油中,浸泡10分鐘後濾出椒圈;茼蒿拌入少許芝麻油,再澆上一湯匙醬油和少許醋,拌勻後即可食用。TIPS:泡過辣椒圈的醬油,辣味淡,香味卻倍增,不喜辣的人也可放心享用。
3、韭菜
從中醫角度來說,韭菜性溫、味辛,有「溫中行氣、散瘀、解毒」之功,可驅逐體內的寒氣,是補陽溫腎的好食材。中醫食療將韭菜稱為「起陽草」,正是因為它能激發氣血流通、溫補陽氣,很適合四肢冰涼、手腳氣血運化不足的人食用。韭菜含有的植物性芳香揮髮油,有溫中開胃的作用。而且,韭菜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還可以把消化道中的殘渣包裹起來,並隨大便排出,因此韭菜又有「洗腸菜」之稱。同時,食用韭菜還有助於排便,進而可預防便秘和腸癌。
有研究表明,韭菜含有的皂苷、黃酮類等物質具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可以幫助提高免疫力、降低血脂。韭菜吃法多樣,既可炒著吃、拌著吃,又可做餡兒、煮湯。今天給大家推薦個不一樣的吃法——養生推薦:韭菜盒子食材:韭菜、雞蛋、餃子皮、油、鹽、十三香。做法:韭菜洗淨切碎,晾乾水分,放一些油攪拌均勻;雞蛋打散,加入適量食鹽、十三香,翻炒至熟,盛出備用;餃子皮正反面都刷上油,並將餃子皮擀薄;最後將韭菜和雞蛋放入擀好的麵皮中,包裹好後下鍋油炸,出鍋後用吸油紙吸出多餘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