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蘇東坡傳世的8道名菜,菜單流傳千年,至今還出現在大家的餐桌上

大家提到蘇軾,不知道會先想到他什麼身份?文學家?詩人?還是一名老饕?

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二十出頭入京中舉,得了歐陽修稱讚,一時風光無限,詩詞傳遍大江南北,人人稱頌。但和詩詞、書畫方面的成就比起來,蘇軾的官途著實是不順,有說法戲謔:「蘇轍為了撈他哥哥(蘇軾),努力工作升官,都做到尚書右丞(相當於宰相)了!」

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蘇軾接連遭貶,甚至因「烏台詩案」入獄長達四個月。雖然一路遭受貶官,可蘇軾沒有被就此擊垮,反而越發豁達、樂觀。在其左遷的歷程中,有詩、酒、食的陪伴,貶到哪裡吃到哪裡,除了文豪之名外,喜提「大宋吃貨」又一稱呼。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成為了老饕的蘇軾留下了不少經典名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東坡菜系」里都有哪些美食,這些菜流傳千年,至今還都出現在大家的餐桌上。

一、東坡肉

蘇軾在黃州時,生活清苦,當地的豬肉價格便宜,「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豬肉上好,無論富貴人家還是貧苦百姓竟然都看不上眼,這可給了兜中無錢的蘇軾機會,他買來豬肉切成方塊,慢火清燉,加入醬油等調料燒得紅酥酥,酥香味美。

蘇軾不僅自己吃,他在徐州任職時就做「回贈肉」贈給給當地的百姓;在杭州任知州時又把豬肉分送給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頗有種「大家一起來嘗嘗我這手藝」的吆喝感。百姓們吃後都嘖嘖稱奇,讚嘆有加,親切的為這道菜起名叫「東坡肉」。

現代的東坡肉,食材選擇更為精細,常選用優質豬腩肉,瘦五花或者三層肉,爆油後燜燒,做出來的東坡肉色澤紅潤油亮。聞著令人垂涎三尺,吃著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讓人口齒留香。

二、東坡豆腐

黃州的豆腐在當時也頗有名氣,清貧的蘇軾在房前屋後都種上了黃豆,並自己研磨豆腐,還對黃州豆腐進行了改良創新。豆腐切塊後又裹麵粉——這麵粉也是他特調的,在用麵粉和雞蛋調製時還加入了更多調味品,然後裹了麵糊的豆腐塊放進油鍋炸至金黃,撈出來又與蔬菜一起小火煨燜、大火收汁。這種做法讓豆腐色美味佳,蘇軾就用它來招待來訪的朋友,友人吃了以後紛紛討教做法,蘇軾也樂於分享,這道東坡豆腐便流傳開來。

蘇軾在黃州雖然清貧,對於吃食卻毫不敷衍,力求用廉價的食材做出美味的菜餚,東坡豆腐便是如此。現代的東坡豆腐做法不一,有的又加了火腿、冬筍等食材,味道更為鮮香,汁濃味美。

三、東坡春鳩膾

黃州一個地方可滿足不了蘇軾的美食野心,他跑到與黃州相鄰的羅州大吃蘄菜(芹菜),還用蘄菜做了道「春鳩膾」,也就是用新發的芹菜來炒斑鳩。

那個時候的斑鳩還不是保護動物,且極易獲得。蘇軾便捉來,取斑鳩的胸脯肉切成細絲,與蘄菜(芹菜)段、蔥姜蒜等清炒,斑鳩絲的野味與春時蔬菜的新鮮合併,清新爽口,鮮嫩異常。游完羅州之後,蘇軾便把春鳩膾帶回了黃州做給友人,從而使這道菜流傳開來。

我們如今復做這道菜時,可以用鴿子肉代替斑鳩,合規合法還香味不減。

四、東坡魚

有了天上飛的,就有水裡游的。蘇軾第一次被貶時,自請離京,降職去了杭州做通判。到了杭州按照蘇軾的老饕本性,自然要吃西湖盛產的鯉魚。他取鯉魚當食材,冷水清理後,在魚身上切五刀斜痕,刀痕似柳葉——所以這道菜也叫五柳魚。之後魚身表面擦鹽,魚肚裡塞上白菜心放進煎鍋,再放幾根小蔥白,不用翻動一直煎制。等到魚半熟時,放薑片、酒和一點醬油,繼續燜燒,待魚出鍋前用橘絲點綴,乘熱端桌上就開吃。

五柳魚因魚身上的柳葉刀痕,不僅方便湯汁浸入魚身,使得魚肉更加入味,還方便筷子夾取,魚肉不會散爛,吃起來鮮嫩無比。這種做法在蘇軾的影響下又一次風靡全國,東坡魚便又流傳開。現在流傳的東坡魚做法不一,炸、煮、蒸各有說法,但我想最佳的還是蘇軾當年創製的「東坡魚」。

五、東坡肘子

要說解饞的菜餚,大家可能意見都不統一,就我個人而言,解饞首選一定是肘子!而東坡菜系裡恰有一道,那就是東坡肘子。

其實東坡肘子出自「眉山肘子」,這裡還有個小故事:蘇軾宴請客人時,夫人王弗選擇了用眉山肘子來招待,但在燒制時一時疏忽,肘子表面燒得焦黃,她趕忙加入各種調料來掩蓋焦糊味道,沒想到揭鍋時蘇軾一嘗,味道竟然異常美味。端上桌宴請賓客,這道肘子一出,香飄滿屋,客人們品嘗後讚不絕口。無心之失的美味肘子便隨著蘇軾「東坡居士」名號改名為「東坡肘子」了。

現在的東坡肘子做法更加精妙,吃起來耙而不爛,已經是眉山著名的特色美食。大家去眉山旅遊時,不妨嘗一嘗這道失誤下創製出的菜餚。

六、東坡涼粉

在蘇軾東奔西跑的歲月里,初入仕途就在陝西鳳翔。來到陝西,體會到了北方的熱,蘇軾身為一個四川人,為了避暑去了城邊東湖。但還是天氣炎熱,沒有胃口,為了開胃降熱蘇軾自創了清涼爽口的東坡涼粉。

他命人取來扁豆研磨成粉再熬製成糊,放入石碗中等糊糊冷卻切成條,接著撒上鹽、醋、辣椒等調味攪拌。蘇軾做成後分給隨從一起食用,都覺得爽滑好吃,涼粉入味又開胃。這道涼拌涼粉在當地傳開之後,被人們稱為「東坡涼粉」。

七、東坡餅

在黃州有一道當地的小吃:東坡餅,它炸出來會有翻朵花一樣的形狀。現今東坡餅的美味在於細緻的工序,而它被創造出來則是無心之舉。

據說有一天,蘇軾和繼連大師下棋下到很晚,肚子餓了便找大師要吃的,可是找來找去只有一碗剩面。小和尚便把剩面放在麻油里加熱,蘇軾餓得耐不住來廚房查看,守火的小和尚竟然困頓的睡過去了,剩面已經被油炸的成了餅糊。但蘇軾非但沒有生氣,還饒有興致的品嘗了炸得金黃的剩面,口感竟然酥脆無比。後來蘇軾把這個做法和糕點作坊的老闆交流,老闆按照這種方法,製作出了「東坡餅」。

東坡餅色澤金黃,香甜酥脆,食而不膩,眾多食客紛紛慕名前來品嘗。而且它沒有絲毫葷腥,後來成為了各大寺廟的齋品。

八、東坡羊脊骨

蘇軾在朝廷三進三出,第三次被貶時,背負著「犯官」罪名下放到了嶺南之地,惠州。當初的惠州和現在可沒法比,嶺南地處偏遠,被稱為蟲毒煙瘴之地,甚至當時惠州的街市一天只能殺一隻羊。當地官員買完羊肉,蘇軾身為罪官自忖不能爭搶,所以便買些羊脊骨,回家之後用小火慢烤,炙烤時淋上酒,做好一嘗,吃起來竟然還有蟹的味道,又鮮又香。

我們現在吃羊脊骨,不論是燒烤還是燉煮,吃的是嗦囉骨頭的滋味,好像自己努力從骨頭縫裡嘬出來的肉更香一些。燒烤撒上孜然、辣椒,一口下去油脂在口腔爆開,再用筷子搗出焦香骨髓,吸溜乾淨才算完;燉煮的撈出來沾上佐料,手拿著被燙得斯哈斯哈也要趁熱吃,脊肉軟爛鮮美,骨髓香嫩,讓人不忍釋手。

——老井說——

東坡菜系多種多樣,據人統計約有66道菜因他而生,蘇軾一路走一路吃,在各地都有留下關於美食的傳聞。如果說找個詩人一起當飯搭子,李白灑脫不羈,感覺隨時會爽約;杜甫太苦哈哈了,過於嚴肅;蘇東坡就很合適,是一個很有趣的人,還對美食頗有研究,就是有一點不好——怕他夜裡喊你起床,再來一次「懷民亦未寢……」。不過被蘇東坡吵醒,誰又會不願意呢?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市井覓食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3/206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