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長壽五個關鍵因素

健康長壽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日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以下簡稱「加州大學」)公布了一項歷時15年、涉及約1700名長壽老人的追蹤研究。該研究顯示,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可能超過遺傳因素,成為決定壽命的關鍵。研究人員總結,長壽有五個關鍵因素:保持微胖身材、每天堅持兩小時業餘愛好、每天喝兩杯咖啡、適量飲酒、堅持運動。

保持微胖身材

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但科學證明,老年人身體有一定比例的脂肪,更有利於健康。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年輕時體重稍微超重,但未達到肥胖程度的人,過早死亡的機率降低3%。加州大學神經學家克勞迪婭·卡瓦斯表示:「雖然年輕時偏瘦有利健康,但老年時太瘦卻很糟糕。」2016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對歐洲和北美地區近100萬人進行調查發現,BMI(身體質量指數)在23~24之間的人群壽命最長,BMI正常範圍為18.5~24.9。與歐美不同,中國人的BMI正常範圍是18.5~23.9,將BMI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偏高的水平更有利健康。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教授沈雁英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人體有一定的能量儲備可以提高耐寒、抗病能力,患重大疾病之後康復也更快。如果中老年人體型過瘦,體內脂肪不足,會造成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下降,對飢餓和勞累的耐受力變差,甚至導致骨質疏鬆等一系列疾病。女性體內的脂肪有助保持雌激素水平,調節內分泌。過瘦的女性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出現月經紊亂、閉經、不孕等一系列問題。

沈雁英表示,身體過瘦的老人要注意飲食均衡,增加食物種類,多補充蛋白質,如魚肉、羊肉等,多吃果蔬。超重老人需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暴飲暴食,還應適量增加運動。

每天堅持兩小時業餘愛好

該研究發現,每天保持兩個小時的業餘愛好,早亡風險降低21%。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長達14年、涉及6000多人的研究也發現,生活有具體目標、有業餘愛好的人群,死亡風險比得過且過者低15%。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湯永隆解釋,人們做感興趣的事時,能夠觸發大腦杏仁核,分泌多巴胺,激活獎賞機制,給人帶來刺激或快感,形成心理上的正向激勵。這種獎勵機制如同戀愛或運動一樣,給人帶來幸福感。喜歡安靜的老人,不妨閒暇時下下棋,參加書畫培訓班等。喜歡熱鬧的老人,可以約上好友一起跳舞唱歌。長期堅持業餘愛好可讓大腦保持活性,降低老年痴呆症風險;可以愉悅心情,讓老人保持開朗、豁達的心態;還可以增加老人的存在感,使老人的各項特長得到展現。

每天喝兩杯咖啡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喜歡用一杯咖啡開啟新的一天。加州大學的研究表明,每天喝兩杯咖啡的人,早亡風險降低10%。此外,多項研究證實,咖啡可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率,降低患2型糖尿病風險。經常喝咖啡還有助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預防老人認知能力下降。此外,咖啡還有促進消化、預防便秘等效果。美國《臨床腸胃病學與肝臟病學》雜誌2013年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喝咖啡有助於肝細胞修復,可使原發性肝癌的患病風險降低40%。

沈雁英表示,咖啡刺激大腦皮質,使人產生興奮感。每天早晨一杯咖啡可提振身心,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但傍晚最好不要喝咖啡,以免影響睡眠。此外,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過量飲用易引起胃部不適,出現心率和呼吸加快等症狀,每天飲用1~2杯為宜。

適當喝點酒

研究還發現,每天喝兩杯啤酒或葡萄酒,過早死亡的機率比普通人低18%。沈雁英解釋,紅酒中的紅酒多酚是一種抗衰老物質,有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血液暢通。啤酒中的黃酮類物質有助緩解因久坐導致的肌肉力量下降。啤酒花中還含有抗氧化物質,有助降低心臟病風險。白酒一般酒精濃度較高,易刺激胃黏膜,加重肝臟負擔,患有胃潰瘍、肝臟疾病的人最好別喝。

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過量飲酒會增加患心臟病、中風和高血壓風險。心臟病、高血壓、肝腎臟疾病等患者尤其要注意飲酒適量。建議每天喝紅酒量別超過2兩,白酒別超過1兩,啤酒每天最多1斤(約1瓶)。

堅持適量運動

英國劍橋大學醫學研究理事會流行病學研究所2015年公布的一項涉及33.4萬人、為期12年的研究發現,每天快走20分鐘,就能大大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陸一帆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積極運動有助提高生命質量:生得好,活得長,病得晚,死得快。體育活動中,智力、體力和社會交流等多種因素都可幫助老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提醒的是,老人運動應量力而為,儘量避免運動風險,可從以下三方面加以注意。1.運動形式上,針對身體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骨質疏鬆患者多做力量鍛鍊,呼吸疾病患者選擇耐力鍛鍊等。2.平衡運動風險。需綜合考慮環境、場地、裝備、天氣等因素,避免關節損傷,將運動風險降至最低。還應注意控制運動量,以不出現酸痛症狀、不影響正常生活為宜。游泳、散步等運動損傷小,比較適合老人。3.持之以恆,量力而行。老人不需要每天運動,一周2~3次即可。老年人儘量不要嘗試挑戰自己能力的運動,運動中要特別注意保護關節。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320/108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