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氣虛了 病就來了!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

作者:

養氣,便是養免疫力

在中醫看來,免疫力低下是氣虛的表現。

人活一口氣,中醫看世界的基本構成就是「氣」,讓身體呈現好的狀態、讓人不生病的氣叫「正氣」;有破壞效果讓人生病的氣叫「邪氣」。

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正氣的概念很廣,細分下去,對於傳染類疾病的預防,也就是外來邪氣的侵犯,要著重養護衛氣。

啥是衛氣?

衛氣巡行於體表保護人體不被外邪侵犯,它與現代醫學的免疫力功能相同。現代醫學的病毒就是外邪,反抗病毒的免疫力,相當於抵禦外邪的衛氣。

衛氣(免疫力)就相當於保護你的一支軍隊,病邪就是敵人。

當病毒(疫邪)來襲,入侵人體時,衛氣強的人,一下就把病毒趕走、消滅了。

而衛氣弱的人,病毒一來,自己的衛氣潰不成軍。身體內部便會淪陷,病毒入侵從皮膚、呼吸道黏膜開始。這些都是中醫里肺主皮毛、肺主的衛氣防禦病邪的前線,因此最先受傷出現症狀的就是肺了。

同樣的道理,很多人容易生病感冒,氣溫一變就感冒就是衛氣太弱了,都不用疫邪,一個小風寒就把你打敗了。

看看你是否是氣虛

現在氣虛的人很多,因為氣為陽,而女人屬陰。氣虛的典型症狀有這些:

01齒痕舌

這是氣虛最典型的症狀。

因為你的脾胃沒有更多的氣,運化不好,水濕沒有運化出去,把你的舌頭泡大了,舌頭變得胖大,擠壓牙齒就形成了齒痕。

氣虛的舌苔是白膩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面,有的上面還飄著一層水濕,說明氣虛很嚴重。

02懶癌晚期

工作中,我們總能遇到不少詢問:

為什麼我精神總是好差,還老感冒?

為什麼我感覺好累啊,只想葛優躺?

為什麼我老忘事,還頭昏耳鳴?

每次聽完這些「懶癌晚期」症狀描述,十有八九都是氣虛。

氣是一種看不見的能量,維持著我們的生命活動,因為有了氣的支撐,我們才會精神抖擻,如果氣虛就會無精打采,特別容易疲乏。

氣虛的人都是斜著坐的,身子老是往後靠,要麼就是駝著背,high歌時高音肯定唱不上去,想大聲喊句話也覺得累,吵架這事更別提了,氣虛的人只有生悶氣的份。

更多請關注微.信.公.仲號,經絡技巧,穴位疾病方法直接查詢。

03春天特別多汗

春天陽氣開始外越,人體體表慢慢呈現開放的狀態。而氣虛之人,此時衛氣不固,一旦氣機上浮外越,體表的固攝之力又不夠的話,則汗液隨之瀉出。

所以,氣虛之人在春季更容易汗出嚴重。

04春季容易過敏

過敏的體質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氣虛的,所以,在這個季節,更容易出現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等症狀,此時中醫往往要調補患者的正氣,過敏的症狀才能真正消失。

艾灸專治各種虛

說起養氣,提升免疫力,我最推薦用艾灸或按摩刺激。艾灸真是個好東西,治病、防病、調身體都很好。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艾葉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

《本草從新》中也說:「艾葉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還寒溫,暖子宮……以之灸療,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也建議用艾灸預防新冠肺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仝小林院士介紹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邪為「寒濕」,中醫可以試用如艾灸神闕、關元、氣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溫陽散寒除濕,調理脾胃,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與免疫力最緊密的3個臟腑

身體的衛氣(免疫力)與身體五臟都相關,其中以脾肺腎最重要。

01健脾是產生更多免疫力

衛氣不是身體自然就能變出來的,它需要身體吃東西,吸收食物的精華來化生變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糧草,需要脾胃源源不斷的給予。關注微信公眾號經絡技巧。

脾氣虛在氣虛的基礎上,主要表現為食少,腹脹,多食尤甚,大便稀溏,倦怠乏力,形體消瘦,或肥胖,或浮腫,面色萎黃

取穴:脾俞、足三里、中脘、太白穴

點擊圖片可查詢穴位詳細

可在公眾號內回復任意穴位名稱查詢

經常用腦、思慮過度、久坐不運動、愛吃甜食的女性朋友,大多脾氣虛,艾灸或按摩中脘和氣海能很好地健脾益氣,不僅讓您吃嘛嘛香、身體健康,還能讓您氣色好、有精神、身材更苗條

02養肺就是增強免疫力

肺氣主一身之氣,他能增強衛氣,能宣發衛氣於肌表,讓衛氣在肌膚體表運行,也就是說,肺氣強了,衛氣就會乖乖在前線作戰,來一個病邪打走一個。

肺氣虛在氣虛的基礎上表現為,咳嗽無力,氣短而喘,聲低懶言,咯痰清稀,自汗畏風,易於感冒,經常容易流涕。

取穴:太淵、肺俞太溪、合谷、中府

03養腎就是從根源上養衛氣

更多請關注微.信.公.仲號,經絡技巧,穴位疾病方法直接查詢。

腎藏元氣,藏著身體一身之氣的根本。

腎氣虛在氣虛基礎傻瓜表現為:小便頻數清長,尿後餘瀝不盡,遺尿,夜尿頻多,小便失禁,或男子滑精,早泄,或女子月經淋漓不盡,或帶下清稀量多,或胎動易滑小產,腰膝痠軟。

艾灸或按摩腎俞、命門,太溪、湧泉

氣虛之人的飲食

春季的飲食,應如唐代大醫孫思邈所說:「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髒,對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而這裡的甘味,指的是食物中的甘淡之味,如山藥南瓜紅薯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麥等食物,仔細咀嚼,都會有甘淡的味道,這些五穀雜糧,都是養脾補氣的好食物,非常適合氣虛之人春天服用。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13/147667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