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腦梗的「元兇」被揪出 脖子上軟塌塌的斑塊很危險 過了40歲都有

腦梗是很多中老年人聞之色變的病,因為生活中見多了這種悲劇。

昨天還在一起跳廣場舞,今天就突發腦梗,再見面的時候生活已經不能自理。

腦梗發病的時候往往很急,其實就是頭部血管堵塞了,也叫缺血性腦卒中,或叫腦中風

最輕的腦梗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或只有一過性症狀,很快就能恢復。

如病變影響大腦皮質,在腦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現為癲癇。

最重的腦梗會昏迷,死亡。

因為腦神經支配人體幾乎所有的運動,除心臟以外的運動,都要靠腦神經來指揮,那麼腦血管堵塞後,自然所有和運動有關係的部位都可能出現癱瘓。

脖子上軟塌塌的斑塊,你了解多少?

腦卒中患者中有60-80%是腦梗死患者,也就是血管被堵塞了,導致大腦缺氧缺血。

那麼,血管為什麼會狹窄或者堵塞?人體每6.5cm的皮膚上就分布著長約6.1m的動脈血管。好的血管口徑大,管壁光滑、柔軟、彈性好、輸血能力強。

可心腦血管患者血管是這樣的: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附在血管壁上,形成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導致血液流動受阻,血管壁彈力下降,終引起心、腦血管病。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家中的自來水管,用的時間長了,如果不及時的疏通清洗管道,管道內壁就結垢、生鏽,越積越多,久而久之,自來水管就會因為受阻而無法供水。

這些結垢、生鏽在頸動脈處,就形成了一個個斑塊,也叫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之所以會引起腦梗,多是因為其中那個「軟踏踏的」不穩定斑塊,這種斑塊容易脫落,容易受情緒、生活習慣等影響,算是腦梗的高危因素。

腦梗雖然來勢洶洶,但也不是無跡可尋,腦梗前期的一些小信號還是需要多注意。

尤其是平時生活習慣不好的,年齡大的人,還有本身就有其他疾病的人,對於這些小信號一定要倍加小心,及時檢查是最好的方式。

頸動脈堵塞前期,這些「信號」要注意

1、運動神經功能失靈:由於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的表現如突然嘴歪,吐字不清,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走路不穩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現肢體痙攣或跳動。

2、感覺功能障礙:常表現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側肢體發麻或異物感;有的人視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時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暈感。

3、精神意識異常: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過度疲勞所致,有的可以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或智力衰退,甚至喪失了正常的判斷力,這些都與腦供血不足有關。

1分鐘自測是否得了腦中風?

如果覺得比較麻煩,可以簡單記住一個單詞「FAST」的4個字母,就能快速識別中風:

F(Face臉):做個微笑。臉部一側可能發生面癱,患者無法微笑,嘴巴或眼睛下垂,嘴巴歪。

A(Arm手臂):舉舉手。疑似中風患者無法順利舉起單手或雙手。或者單手或雙手無力、麻木而動彈不得。

S(Speech說話):說一句話。患者無法流利對答或說話含糊不清,雖然處於清醒狀態,卻無法說話。

T(Time時間):時間就是大腦,抓緊時間及時就診。

很多人對腦梗還是一知半解,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招以後後悔莫及,一方面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一方面還要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了解腦梗發作前的症狀,儘早防治尤為關鍵!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趙志青教授】

趙志青教授說,腦梗「預防」才是關鍵

腦梗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等四大特點,號稱「亞洲第二號殺手」。

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最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腦梗倖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腦梗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最應該做的就是穩定住頸動脈斑塊,儘可能讓它們變小或者和平相處,才能從根本上預防因此引起的腦中風。

作為一名從業26年的血管外科醫生,我希望用最安全、最有效、最低傷害的方法,幫助大家認識到自己的病情,並用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大家保持健康。

我會從檢查、治療、預防三個層面,來幫你弄清楚醫生的思維方式。

讓你與醫生交流時不再「一頭霧水」,瞬間理解他的前後邏輯,讓治療更安心。

發現頸動脈斑塊不要緊張:

1.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建議使用長效降壓藥物;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高脂血症患者根據個體的情況使用降脂藥物,將血脂降到理想水平等。

2.健康飲食:低鹽、低脂飲食,每天保證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多吃穀物和豆類食品。

3.適當的體育運動。

4.堅持服用阿斯匹靈,如果有胃潰瘍或其他胃病,建議加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

5.半年~1年複查1次頸動脈超聲,看看斑塊情況。

6.定期檢查血脂,調整降脂藥物,同時不要忘記查肝功,許多降脂藥物影響肝臟功能。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大醫本草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03/149664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