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秋冬進補好時節,養生藥膳這樣吃更有效

黃帝內經》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冬季養生應保養「閉藏」之氣,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機。

民間有「秋冬進補,開春打虎」之說,秋冬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與抗禦疾病的能力,為第二年開春之後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少生疾病。

中醫調理專科醫師指出進補不能盲補,應根據自身的體質、年齡、性別、生活環境、身體狀況等不同,選擇適宜的補品。若進補不當,或進補過度,反而讓健康受損。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秋冬食補有原則。

一、以養胃為先

秋冬交際人體脾胃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尤其是對體虛、脾虛胃弱、或患有慢性疾病者,進補前應先打「底補」,最好先調養脾胃,等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時再施補。

對痰濕質、濕熱質等濕濁明顯的人群,應先化濕醒脾、祛除濕熱,方可進補,避免進補之品加重脾胃負擔,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推薦調理脾胃的藥膳~

健脾養胃湯

材料:鮮淮山200克,鮮百合1個,雞內金6克,芡實15克,炒薏苡仁15克,陳皮1瓣,排骨300克,蜜棗2枚。

功效:健脾祛濕,消滯開胃,尤其適用於食欲不振人群,有增強脾胃功能的功效,可用於秋冬進補前調理脾胃。

二、以平補為則

秋冬交接或初冬時節以平補為原則,忌大補,忌過補滋膩。進補的人大多體質偏虛、或年高體弱,或患有慢性疾病、或術後康復需要進補,宜採用平補、調補、清補、溫補等和緩方式慢慢進行,一般都不宜大補、驟補,藥物不可性味太偏,不可營養過剩,不可操之過急。若過度溫補或滋膩,易造成「虛不受補」、「上火」等不適。

食物多選用具有養肺潤燥、健脾益氣、平補肝腎功效的食物,如栗子、蘋果、梨、石榴、葡萄、楊桃、柚子、烏雞、鴨肉、牛肉、百合、蓮子、芝麻、大棗等。食補方法則以採用藥粥或燉品等藥膳最佳。

湯特別是燉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使營養成分大多融在湯水裡,不容易流失,還易於人體吸收,是進補的良藥。

三、辨體質調補

進補要有的放矢,對症下藥。進補一般都是補虛,然體虛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五臟虛等不同,所以進補要辨證,根據體質施補。

1.陰虛質

陰虛質宜食黃精、百合、銀耳、黑芝麻、麥冬、燕窩、石斛等。

羅漢果南杏煲雞

材料:雞半隻,羅漢果半個,銀耳1小塊,南杏15克,生薑3片,蜜棗1枚。

功效:潤肺益胃,潤燥通便。溫而不燥,補而不滯。適用於秋冬交際調理身體。此湯也適用於調理因工作、學習加班、熬夜、過勞、虛火上炎所致乏力、心煩急躁、口乾咽痛、大便乾結等不適。

2.氣虛質

氣虛質宜食生曬參、黨參、黃芪、大棗、山藥、雞肉等。

靈芝黨參湯

材料:靈芝5克,黨參5克,龍眼肉3克,瘦肉80克。燉湯。

功效:益氣補虛。適用於氣虛質或體弱汗多人群調補身體。

3.陽虛質

陽虛質宜杜仲、栗子、核桃仁、冬蟲夏草、牛肉等。

紅棗栗子雞湯

材料:紅棗5枚,龍眼肉10克,栗子肉50-100克,陳皮1瓣,烏雞半隻。

功效:益氣養血,健脾固腎,養心安神。適用於陽虛質或脾胃虛寒、氣血不足人群,可調治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發呆等不適。

4.痰濕質

痰濕質屬實性體質,平素不宜溫補、滋補,宜清補或攻補兼施,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調理身體。

陳皮土茯苓煲雞

材料:陳皮1瓣,土茯苓15克,茯苓15克,蓮子15克,雞半隻,生薑3片,蜜棗1枚。

功效:祛濕化痰,健脾胃。適用於痰濕質或平素容易痰多的人群平補身體,補而不膩。

注意:

1.外感忌補

患有外感、咳嗽等疾病時,應暫時停止調補,宜吃清淡飲食,多飲水。若此時仍大魚大肉進補,則可能留邪致變。

2.實證忌補

體質偏實者或平時易面紅目赤、口苦咽痛、大便秘結等實熱偏重者不宜進補。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健康廣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29/168917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