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為什麼午睡經常感覺睡不醒?

「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在中國,無論是幼兒園的小孩子,中小學的在校學生,參加工作的中青年,或是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大多數都有著午睡的習慣。可以說,午睡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標配。

然而,許多人可能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午睡經常睡不醒,或是醒來也覺得疲乏沒有緩解,反而越睡越累。

其實這都是午睡的姿勢或是時間不科學導致的,那如何午睡才能既解困又舒適呢?

為什麼會午後感到疲乏

剛出生的寶寶由於需要充足的睡眠來進行大腦發育,因此大多需要午睡,隨著寶寶長大就讀幼兒園,又在老師的監督下養成了午睡習慣。當人們逐漸長大,進入學校和工作單位,一個早上的體力或腦力活動消耗了不少精力,我們也因此選擇午睡來進行休息,恢復精力。午睡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因此午後到來之時大家都不免產生睏倦。

除此之外,中國的飲食習慣通常是「午飯吃飽,晚飯吃少」,同時飲食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較多,刺激血糖升高及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會導致一種叫「血清素」的物質釋放,它的積累會導致我們產生睡意,因此在午飯後,尤其是飽餐一頓後,困意會更為明顯。

午睡為什麼感覺睡不醒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睡眠周期——我們的睡眠周期大致分為五個階段,總長度約90分鐘。其中前30分鐘為入睡及淺睡階段,此時肌肉放鬆、心率降低、呼吸放鬆並緩慢,在為進入深睡眠做準備,這個階段容易清醒,而30分鐘後我們將進入深睡眠、最深睡眠及快速動眼(即做夢時期)階段,此時難以清醒,若被鬧鐘或人為喚醒,人們會產生許多不適症狀,如因肌肉鬆弛導致的乏力,大腦供血不足導致的缺乏方向感、反應遲鈍,交感神經突然興奮導致的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等。

在夜晚睡眠時,人體大致會經歷4-6個完整的睡眠周期。而午睡時,由於時間、場地受限,我們很難睡夠一個睡眠周期,因此可以選擇休息15-30分鐘左右,達到最好的休息效果,而不會給下午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睏倦與不適。時間充足的話,選擇午休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也就是90分鐘左右也是不錯的選擇,但需注意下午3點後才結束午睡的話對於晚上的入睡及睡眠質量可能會有影響。

午睡該採用什麼樣的姿勢

在床上躺著睡無疑是最佳的休息方式,對於上班族或學生黨,能夠在家或在宿舍休息是再好不過,沒有足夠午休時間的也最好能夠購買摺疊床、瑜伽墊或者將桌椅拼接後平躺休息。這樣的睡姿身體能夠充分伸展放鬆,同時我們的脊柱也不會受到壓迫導致不適。

在桌上趴著睡想必是不少人的午睡姿勢,但是午睡時頭部枕在手臂上容易導致手麻、壓迫眼部容易導致眼部不適甚至出現器質性疾病、頸椎長時間彎曲容易引發肩頸酸痛甚至頸椎病,因此趴著午睡最好購買專用的枕頭來支撐頭部,減輕手臂壓迫,同時醒來後多做頸部放鬆操,放鬆頸部肌肉,減輕頸椎負擔。

在椅上靠著睡也是不少人的選擇,但是靠著睡頸部沒有支撐,導致頸椎肌肉疲勞,同時入睡後頭容易歪向一側,一不小心就會出現「落枕」,因此靠著睡最好購買支撐力好的U型枕頭,固定頸椎,放鬆頸部肌肉。坐著睡時還要注意用小凳子等將雙腳適當架高,可以緩解久坐導致的腿部脹痛及緩解腰椎壓力。

如何有效改善午睡質量

除了選擇合適的午睡時間及姿勢外,還有一些小技巧可以提升午睡質量,如帶上遮光性好的眼罩遮擋午後的光線、在空調房內睡覺時應注意保暖、午飯後最好站立或步行一段時間後再午睡、午飯少進食碳水化合物及過於油膩的食品、聽一些舒緩放鬆的音樂、午睡醒來後不要立即起身等等,都是能夠提升午睡質量,幫助你更好恢復活力的小妙招。中醫提倡「子午覺」,認為午時睡覺有助於過渡陰陽相交時刻,恢復人體精力。不少現代研究也發現適當午睡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但是千萬別「睡錯了」,選擇正確的午睡方式,才能更好地利用午後小憩充分休息、養精蓄銳!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馬教授講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5/205868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