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高分紀錄片揭秘:麵包、燕麥、酸奶…長期吃這類食物讓人變胖還變傻!

很多人自以為每天在健康飲食,但是殊不知,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每天攝入了很多糖分。

糖分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如此普遍又如此隱匿,如果搬走超市裡所有含糖的食物,貨架上只會剩下20%的食物。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都在警告人們,攝入糖分的危害,它不僅讓人變得肥胖,過度緊張、還會引起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通風等疾病。

遺憾的是,食物工廠的力量如此強大,它靠資本收買、操縱媒體甚至科研人員,遮蔽了關於糖分和飲食的眾多真相,讓人類身體輕易暴露於眾多疾病之下,而我們對此並不自知。

先從Nigel說起,Nige來自於紐西蘭,他自稱自己在飲食方面是很自律的人。

每天早上,Nige都會給自己做一杯咖啡,只會加一勺糖;

泡一碗燕麥(燕麥是很多西方人的早餐標配)。

還經常背著35公斤的石頭與書去戶外遠足;

只有偶爾在周五的晚上,才會犒勞自己,吃一頓漢堡包。

他跟很多人一樣,信奉一句話,只要堅持少吃低脂肪類的食物,並堅持運動,就不會變胖,以及保持健康。

因此,去醫院檢查前,Nigel對著鏡頭說,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非常自信。

但一頓檢查後,Nigel愣住了。

醫生說,Nigel因為糖分攝取過多,導致血液粘稠,有炎症和心臟病的風險。

另外,有些人別看他長得瘦,其實體內堆積了大量由糖轉化而成的脂肪。

Nigel更是懵圈,自己平時幾乎不怎麼吃甜食,怎麼就攝取了過量糖分?

另外一個疑惑是,糖分為什麼會影響到他的健康?甚至導致他患有心臟病的風險?

為了弄清楚糖和人類健康狀況的關係,另外一個澳大利亞小哥Damon Gameau以自己為「標本」,做了一個「瘋狂」的實驗:堅持60天吃糖,每天吃40勺會怎麼樣。

為什麼是40勺這麼多?但實際情況是,這只是澳大利亞的人均水平。

這裡指的糖,不是指汽水、巧克力、糖果或者冰淇淋這類大家普遍知曉的含有糖分的「垃圾食品」,而是大家誤認為的那些健康的食品,但事實上這類食品也含有大量糖分。

比如果醬、無籽葡萄乾、麵包、義大利麵、以及眾多低脂食物。

在實驗期間,Damon Gameau跟往常一樣保持運動。

早上起來後,Damon的早餐是酸奶泡燕麥,加一杯蘋果汁。

但這一頓尋常的早餐,竟然有20勺糖。

Damon感嘆,原來一天吃40勺糖竟然如此容易。

實驗進行到第18天後,Damon去看醫生,醫生說Damon已經有了脂肪肝跡象。

實驗到一個月的時候,Damon體重重了10斤。

糖分為什麼會讓人如此容易變胖呢?

原來,糖分進入人的身體後,會變成果糖和葡萄糖,由於人的身體沒有消化果糖的功能,它就轉化成了脂肪,堆積在體內。

與此同時,Damon表示自己雖然每天在過度飲食,卻很少有飽腹感。

醫生說,這是因為Damon攝入的不是優質脂肪或者蛋白,肉類脂肪和蛋白才會真正讓我們有飽腹感。

而那些很多人提倡的所謂低脂食物,其實都含有大量糖分,這種糖不會讓我們有飽腹感。

但最讓Damon意外的,是糖竟然還會影響到他的情緒。

實驗期間,Damon感到更容易疲憊,注意力減弱,愈發不思想集中。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正常現象,如果葡萄糖水平持續的上升和下降,人的精力也會跟隨著不斷上升和下降,這會導致大腦功能不穩定。

而且吃糖還會讓人「上癮」。

有研究人員曾拿老鼠做實驗,發現老鼠對糖的反應比對古柯鹼的反應還大。

人一旦吃越多的糖,會變得越來越愛吃糖。

在飢餓時,身體會等待著下一次的糖分攝入,糖的確會讓人變得開心,但這只是短暫的,之後情緒會低落甚至焦慮。

對於那些長期吃糖的人來說,戒糖類似於戒菸一樣困難。

實驗進行到第35天時,Damon發現自己越來越難堅持鍛鍊,臉上還長了痘。

實驗到了60天時,Damon總共長胖了17斤,總脂肪含量提高了7%,腰圍漲了10厘米,健康狀況也一落千丈。

面對Damon的身體變化,研究人員也很是震驚,稱之為災難。

和很多人一樣,Damon原本以為只要控制卡路里攝入量,身體就不會變胖。

但實際情況是,Damon在實驗期間和實驗之前都攝入了差不多甚至更少量的卡路里,但是實驗期間所吃的食物,讓他的肝臟堆積了難以消化的脂肪。

所以導致人們肥胖的罪魁禍首其實不是卡路里,而是卡路里的來源。

實驗結束後,Damon的食譜換成肉類脂肪、蛋白質以及新鮮蔬菜,Damon的身體重新恢復健康。

[page]

糖分在我們的生活里,究竟有多普遍?

紐西蘭大叔Nigel帶我們來到超市一窺究竟。

一瓶英國人常吃的馬麥醬竟然有7勺糖(馬麥醬在英國的受歡迎程度相當讀中國的老乾媽)。

一瓶蕃茄醬有七勺糖。

看似與糖分無關的金槍魚罐頭,每一小罐含1勺糖。

媽媽們最愛買的烤豆子,每一罐接近含4勺的糖。

麵包、蛋糕這類碳水化合物也含有不少糖分。

軟飲料更是重災區。

這款綠色飲料是紐西蘭孩子開派對必備的飲料,一瓶含47勺糖。

小瓶的可口可樂,一瓶有16勺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小朋友一天糖分的最高攝入量為4勺。(成年男性為9勺,女性為6勺)

如果小朋友一次喝完一瓶,相當於一次攝入了5天的糖分量。

有人曾提倡把麥當勞的可口可樂換成果汁會對我們的孩子友好很多,但是殊不知果汁的糖分並不比可口可樂少。

Damon在奶茶店隨便點了一杯果汁飲料,一杯含139克糖(即34勺糖)。

這些軟飲料可以輕易腐蝕孩子們還在生長與發育的牙齒,破壞牙組織。

在澳大利亞,越來越多三四歲的小孩出現蛀牙。

另外一部紀錄片《甜蜜的負擔:惡食工廠》鏡頭來到了肥胖率最高的國家——美國。

看完紀錄片就會發現,人們的肥胖不僅與人們的食物「誤區」有關,還與家庭經濟收入有關。

一位中學男孩每天堅持運動,但是體重始終降不下來。

攝影組記錄了他的一天飲食。

男孩說自己每天吃得都很健康,早餐給自己泡了一碗燕麥加一杯橙汁。

順便給自己準備一份「健康」的午餐帶到學校,兩片吐司麵包做成三明治,中間抹上花生醬和果醬。

晚餐和家人一起吃義大利麵,沙拉甜點、加一杯甜茶。

殊不知,男孩認為的健康飲食一點都不健康。

早餐:一碗燕麥含3勺糖,一杯果汁含5.5勺糖。

午餐:面包含1.5勺糖、花生醬含0.75勺糖,果醬含6勺糖,soda水9.74勺糖。

晚餐:義大利麵含1.75勺糖,沙拉甜點含1勺糖、甜茶含5.75勺糖。

一天的糖分攝入量算下來,遠遠超過世衛組織的標準。

在美國,有些學校提供午餐,但是滿眼放去,只有披薩、漢堡、薯條、三明治等可供選擇。

有些家庭明知道這些快餐食品的危害,但是因為經濟能力受限,負擔不起超市裡的「綠色食品」而別無選擇。

糖究竟是如何「無孔不入」地進入到我們生活的,這就涉及到食品工廠的強大資本。

在七八十年代,人們把肥胖的罪魁禍首歸咎於脂肪,因此在那個年代,低脂肪運動在社會盛行,家庭烘培不再採用天然飽和脂肪。

但是拿走食物中的脂肪後,食物吃起來乾巴巴的,一點都不好吃,食物工廠深諳其道,於是,他們在食物中加入了糖,讓食物變得便宜又好吃。

這導致低脂運動下,人們的肥胖率不僅沒有降低而且變得變本加厲。於是在1970年代,美國政府開始了第一次關於果糖食品是否安全的重新評估。

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製糖產業付錢給科學家;癌症、心臟病機構以及公關公司,讓他們出具報告與研究,證明糖分是「無辜」的。

這樣的研究在媒體上隨處可見,糖的危害性在一夜之間被「赦免」了。

就連至今,還不斷有為「糖代言」的研討會在舉辦著,這些研究人員極力證明糖分與糖尿病、心臟病無關,但是只要深扒就會發現研討會背後的資助者是食品行業巨頭。

更糟糕的是,糖飲料相關的巨頭公司,他們的廣告「無孔不入」。

研究顯示孩子2-3歲就可以記住品牌的名字,市場想要從娃娃抓起,針對孩子們的零食、飲料被包裝成「單純無害」的樣子,進入到電視上、網絡上、戶外廣告裡,讓我們的孩子們以為食物就是披薩與可樂。

美國政府也想過干涉,但是都以失敗告終。

一位受訪者痛心疾首地說,他們(食品公司)明知道糖分的危害,但是仍舊向公眾撒謊,急於為糖脫罪,難道他們沒有羞恥心嗎?

好在,越來越多有良知的科學家以及意見領袖站了出來,為我們還原關於糖的真相。

在豆瓣上,有網友用「改變我人生的電影」來評價《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還有網友遺憾為什麼沒有早點看到。

要知道,我們很多人生病其實都出在「吃」的問題上,中國有句俗語「病從口入」,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實話說,看完這幾部影片,對我的觸動也是挺大的,它推倒了很多我們原以為正確的飲食與減重經驗。

比如,有些人喜歡榨果汁喝,水果里有天然的糖分,這的確是健康的,但一旦進入榨汁機,最後提煉出的是一杯高度濃縮的糖分飲料。

所以,吃水果可以,但是把它榨成汁是「畫蛇添足」。

如果想減重,要吃新鮮的蔬菜、瓜果、蛋白質、肉類脂肪,儘量不吃米飯、麵條、麵包、饅頭這類含有大量糖分的碳水化合物。

新鮮牛奶是健康的,超市裡的酸奶雖然口感好,但含糖量是驚人的。

拒絕喝一切軟飲料,水是最健康的。

文章參考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糖:新一代健康殺手?》、《甜蜜的負擔:惡食工廠》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INSIGHT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