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睡前4個壞習慣嚴重傷肝!堅持做好5件事,養肝一點兒也不難

肝病,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人們所關注的話題。

越是關注,治療肝病的方法就會越多,然而如今,患肝病的人反而會越來越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平時不注意飲食和生活導致的。

我們平時吃的油炸食物、藥物、變質食物、酗酒等,都會嚴重傷肝;熬夜、生氣、壓力大等原因也會對肝臟造成損害,因此,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就對肝臟造成了嚴重傷害。

那麼,睡前的那些壞習慣,會傷害肝臟呢?

睡前4個習慣,會傷害肝臟

1、睡前吃東西

睡前吃東西,無疑是對腸胃以及肝臟的一個重大挑戰!

睡前吃東西,尤其是飽食或者吃對身體有刺激性的食物(過甜、過辣等),會影響到肝功能的分解及排毒能力,使我們體內的有毒物質無法排出,造成毒素堆積在肝臟上,損壞了我們的肝臟健康。

因此,睡前吃東西,會傷害腸胃、肝臟,還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和第二天的早餐,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2、睡前玩手機

很多人都喜歡在睡前關燈玩手機,其實,中醫講:「久視傷肝」。

說的就是肝開竅於目,用眼過度就會導致肝臟損傷。

另外,很多人玩著手機,不知不覺就熬夜了,我們都知道,肝臟排毒需要在睡眠時候進行,因此,睡眠不足就會嚴重傷肝。

因此,為了我們的眼睛健康,也為了肝臟健康,睡前要少玩手機。

3、睡前吸菸喝酒

有的人失眠,喜歡睡前喝酒,喝得暈乎乎的適合入睡。

其實,睡前喝酒是最最傷肝的行為之一了。我們都知道,酒精需要肝臟來進行代謝,而喝完酒就睡覺,肝臟需要一邊代謝酒精、一邊排毒,肝臟就會更加努力工作!

也有很多菸民,喜歡在睡前吸一支煙,這對肺部的傷害是很大的,對肝臟也有傷害。

吸菸本身就會加重肝臟解毒負擔,造成肝臟缺失營養,且睡前吸菸很可能會影響精神,導致失眠,加上室內空氣流通慢,造成重複吸收惡性循環,致使肝臟受損。

4、睡前生氣

經常生氣,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這種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可以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導致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從而傷肝。

而睡前生氣,帶著生氣入睡,會影響肝臟的正常工作,對肝臟傷害更大。

堅持做好5件事,養肝一點兒也不難

1、要吃早餐

吃好早餐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早餐可以保護腸胃,是一上午的能量來源。

其次,肝臟和膽囊都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一部分。如果不吃早餐,膽囊一夜分泌的膽汁就排不出去。就會沉澱結晶,產生結石。

因此,吃早餐有助於中和胃酸和保護肝臟,減少胰腺炎、糖尿病、膽結石、便秘等多種疾病的危險,避免肝臟受損。

2、多飲清肝茶

常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將體內的毒素排出。

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自製一些養肝清肝的花草茶,長期飲用,還能起到保肝的效果。

碩參苦蕎茶:蒲公英根、碩參、黑苦蕎

蒲公英根作用影響最大的就是保肝,清肝毒,預防肝損傷。是在許多預防丙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營養品。

碩參有很好的保護肝臟的作用,其提取物可加速磷脂合成的膽鹼存在,因而可加速細胞修復速度,對肝臟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黑苦蕎中富含蘆丁這種活性物質,蘆丁是苦蕎黃酮富含的特有成分,它可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使脂肪合成酶活性受到抑制,最終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從而對預防脂肪肝也有一定幫助。

此三者搭配,可以全面預防肝損傷,修復肝臟,是很好的養肝飲品。

3、吃點綠,滋養肝臟,促排毒

五色養五臟,綠色入肝,多吃綠色食物,可以滋養肝臟,促進肝臟排毒,有益肝臟健康。

芹菜是滅肝火高手,一個經常「大動肝火」的人,可以嘗試著多吃芹菜,用芹菜滅滅肝火,有助於清熱解毒、祛病強身,消除肝火。

蒜苔護肝防癌、消脂殺菌。具有保護肝臟,預防流感,防止傷口感染,預防冠心病等作用。

黃瓜,其細纖維具有促進腸道毒素排泄和降膽固醇作用,其所含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尤其適合脂肪肝的防治。

4、多運動

運動太少,會導致肥胖,誘發脂肪肝。也會使肝疏泄條達系統內的通道不暢通,損害肝臟健康。

因此,多運動可以有效養肝,保證肝臟健康。

步行運動很簡單,卻一項有氧養肝運動。

晚飯後半小時,步行半小時,不但養肝,還能促進腸胃消化。

此外,步行也能「散心」,疏解心理壓力,消除不良情緒,減輕肝臟的負擔,有利於肝臟更好的排毒。

5、敲肝經、膽經

肝和膽,是一對親密的「戰友」,膽汁排泄不暢,會影響到肝。

早敲膽經

可振奮膽經的陽氣,有助於疏通膽經,促進肝膽排毒,增強身體免疫力。

要注意,在早上的時候,敲膽經,不要在晚上敲打,以免影響睡眠。

晚推肝經

有助於通肝氣,強肝臟,促排毒。

肝經,與膽經相反,在大腿內側。

敲打時,可稍用力,疼痛難忍可塗一些潤滑油,每次要敲50次所有。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老張話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2/165453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