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頓頓麵條,小心得糖尿病。」
「胡說,我們北方人,人人都愛吃麵條,北方也並不是糖尿病高發地區啊。」
宿舍里,老張和老楊吃著午飯,吵了起來。
老楊是北方人,老張是南方人,兩個人同在一家公司里上班,又是舍友。
平常吃飯經常在一起吃,老張見老楊頓頓吃麵條,於是好心提醒他麵條容易導致血糖升高,長期這麼吃會得糖尿病。
聽完老張的話,老楊當下就怒了,覺得他是在胡說八道,他們北方人天天吃麵條都好好的。米飯才是最差的主食,他勸老張才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別得了糖尿病。
雙方誰也不服誰的說法,在宿舍吵吵了半天最後不歡而散。到底誰的說法才是正確的呢?難道吃麵條真的會威脅健康嗎?
一、經常吃麵條危害身體健康,是真的嗎?
很多人認為,麵條容易升血糖,危害健康,糖尿病人吃麵條,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人都知道吃麵食升糖快,但為什麼會這樣呢?
麵條容易升高血糖,主要和幾個原因相關,一是麵條的形態問題,人在吃麵條的時候下意識的會大量吸入吃得很快,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二是吃麵條的時候很容易攝入過量,也會導致血糖升高;三是部分麵條屬於精面,進入體內後很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會導致血糖升高。
食物的升糖速度還和升糖指數相關,麵條和米飯的升糖指數均>70,屬於高升糖食物。
但這並不代表日常就不能攝入麵條或米飯了,我們更多應該關注食物的加工、烹飪方式以及攝入的量,如麵條不要烹飪得太過軟爛、粗細糧相搭配以及控制主食的攝入量等,即可很好地控制血糖。
說麵條會危害健康是不科學的說法,只要掌握了對的吃法,麵條和米飯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二、吃米和吃麵到底哪個更營養?告訴你真相
南北方人總是會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較勁,就吃主食這件事上,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北方人覺得吃麵好,南方人覺得吃米好,到底誰的說法是對的呢?
首先,我們需要先從二者的營養成分上去進行對比,單論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同等量的大米和面相比較,面里含有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1/E以及鈣成分是大米的兩倍多,但大米內含有的鋅元素會比面要高一些。
再來說說蛋白質含量,面內的蛋白質含量高,但質量沒有大米內的好,大米內的蛋白質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也就是說,二者的營養成分各有高下,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差。
其次,再來從熱量方面進行對比,100g麵粉和大米的熱量在344~346千卡之間,二者不相上下。在攝入同等量的米和面時,身體所能吸收到的熱量也差不多。
簡單來說,大米和麵食都有各自的優點,生活中吃什麼主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不必過於糾結這個問題。
三、2種麵條不能吃,再便宜也不能買?
雖說吃麵還是吃米主要是看個人選擇,相信愛吃麵條的人肯定都聽過這種說法,太白以及久煮不斷的2種麵條都不能買,這是真的嗎?
事實上,麵條白不白與麵粉的氧化程度、出粉率以及是否添加了鹼相關,放置時間較久的麵粉容易被氧化變白、出粉基本來自於小麥內部的也會更白一些、還有就是沒有添加鹼的麵條,一直處於中酸性環境下,也會維持原有的白色,並非所有的偏白麵條都是添加了增白劑引起。
而麵條久煮不斷,則可能和麵筋蛋白含量高、添加了鹽或鹼元素相關,這兩個因素都會讓麵條變得更筋道,不容易煮斷。
還有些麵條很筋道則是因為添加了增筋劑、食用膠所致,這些添加劑只要在符合國家標準的量內添加,並不會給健康帶來威脅,無需過多擔心。
四、健康吃主食,3個原則不能丟
主食對於我們的健康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物質,但在吃主食的時候也存在不少的學問,這三個原則是每個人都需要知曉的。
原則一:大口吃菜,小口吃飯
一日三餐中,蔬菜的量要保持足夠,養成大口吃菜、小口吃飯的習慣,這樣做可以讓人減少主食的攝入量。
原則二:注意主食多樣化
主食在飲食中更多是起到輔助作用,而不是主要,建議日常的飲食要保持食材多樣化,不要單一的只吃麵食(如餃子、饅頭、包子)等。
原則三:少精細,多粗糧
不要大量攝入精加工的主食,可以在日常粗細搭配進行食用,可以適當吃一些谷薯類、雜豆類以及穀物等食物。
總而言之,吃米還是吃麵完全可以依照個人習慣來進行選擇,但要注意這兩種食物都不能攝入過量,日常要注意加工方式以及烹飪方式,不要添加過量的油鹽,否則容易給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