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簡單易學 古代人長壽有秘訣

二、腳稱第二心臟,常搓湧泉保健康。

腳部乃「三陰交之始,三陽交之終」,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有26塊骨,19塊肌肉,33個關節,50多條韌帶,50多萬條血管,4萬多個汗腺。

祖國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有著密切的聯繫,布滿了相關全身器官的反射區。但由於腳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主要薄弱環節,容易遭受寒濕邪氣的侵襲,可見人體健康與否,和腳部健康關係極大,所以腳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顯得尤為重要。

歷代醫學家認為,腳部保健並對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湧泉穴(即腳心中央凹陷處)。針炙經典文獻《靈樞·本輸》說:「湧泉屬足少陰腎經」,「腎出於湧泉」。

意思是說,腎經之經氣猶如水井中泉水一樣,將從這裡源源不斷地湧出,長期不斷,經常以熱水浸泡後搓此穴,既可以溫補腎經,益精填髓,舒筋活絡,平衡陰陽,又可以舒通心腎,滋生腎水,抑制腎臟虛火,排泄體內毒素雜物;既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禦寒暖體,緩解肌肉緊張,消除各種疲勞,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氣,祛風濕,助消化,通大便,止瀉痢;同時,還能治療頭頂痛、疝氣、腎炎、性功能衰退、小兒驚風、失眠高血壓冠心病心悸、咽喉腫痛、腳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幾十種疾病。

正因為如此,湧泉穴才被中外醫學權威譽為「健身之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體狀。《辭海》解釋說:「唾液腺分泌的液體和口腔壁上的許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達1-1。5升。

據化驗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維生素B、蛋白質(粘蛋白、球蛋白)、有機物、胺基酸、硫氰酸鹽、鹼性離子和鈉、鉀、鎂、鈣以及澱粉酶、麥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過氧化物酶等物質。中醫理論認為:唾液從口腔壁湧出後,經舌根、咽喉,肺轉肝臟,進腎經,貯于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臟,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總結了「津常咽」的養生秘訣

現代醫學認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軟化收縮血管,溶解細菌,滅殺微生物,健齒強腎,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來,美國學者發現唾液含有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和皮膚表皮細胞生長的「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發現「唾液可以消除從氧氣和食物中產生的對人體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為可貴的是,唾液還有很強的防癌效果。

美國喬治亞大學醫學院專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強的黃麴毒素和3.4--苯並比及亞硝酸鹽與唾液接觸30秒後就會消失,並建議「每口飯最好咀嚼30次」。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的養生學者把它譽為:「華池神水」、「金漿」、「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潔劑」、「天然抗癌劑」等。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並非侈談。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人民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731/32266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