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人到中年存錢不如「存肌肉」

作者:

人在步入中年後,就會有這樣的感覺:走路時,腿不像以前那樣輕快了;做家務活兒,胳膊腿常覺沒勁兒……市中醫院骨外三科主任李景新表示,人的身體到了50歲以後,肌肉存儲量就會快速走下坡路,肌肉力量也逐漸減弱。如果你現在已年滿50歲,那麼就得十分注意健身鍛鍊,重視儲存肌肉,否則多種疾病將會找上你!

不及時儲存肌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市中醫院骨外三科主任李景新說,人體肌肉的儲存量可能影響到血液循環、骨骼健康等方面。所以中年人需要「儲存」肌肉,甚至可以說存錢不如先「存肌肉」。如果不及時為機體儲存肌肉,很可能會帶來以下負面影響:

身體肥胖:人到中年,維持人體生存的基礎代謝率會逐年降低,熱量消耗也會因此減少,容易出現肥胖,給心臟供血帶來極大的負擔,甚至導致高血脂高血壓等。為預防上述情況,除了控制飲食外,增加肌肉組織,消耗更多熱量是最有效的提高基礎代謝率的方法。

血流不暢:血液是通過心臟收縮運送到血管當中,然後流遍全身。但是微血管遍及身體各個角落,要使得這些血液回到心臟,單靠心臟的力量就顯得「勢單力薄」。特別是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的小腿及以下部位,離心臟最遠。如果肌肉不發達,導致收縮力不足,就不能有效壓迫血管使血液上行並順利回到心臟。

危害骨骼:人到中年,骨質不可避免會出現流失。要維護骨骼健康,除了要補鈣,還應當鍛鍊肌肉。一方面,肌肉能夠對骨骼起到保護作用,比如膝關節周圍有很多肌肉,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如果這些肌肉衰退,支撐身體重量的力量不夠,膝關節負擔就會加重,變得不穩定,時常感到膝關節疼痛。另一方面,增加肌肉鍛鍊,可以延緩骨質丟失,增加鈣質吸收,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

「儲存肌肉」的重要性

李景新主任說,肌肉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肌肉和力量,不只對運動員重要,人體的任何活動都離不開肌肉的收縮力量,它維持著人體的基本生活能力。肌肉是防止關節痛的衛兵,骨骼就像是一塊一塊的積木,積木和積木相接的地方就是關節,能把這些積木搭起來、固定住、不散掉,靠的主要是肌肉和關節周圍的韌帶。所以要想關節穩固,就要練好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肉強壯了,就能對關節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各種骨關節傷痛。拿膝關節來講,它的周圍有很多的肌肉,這些肌肉幫助膝關節發揮支撐的作用。如果這些肌肉衰退,支撐身體重量的力量就會不夠,膝關節就會變得不穩定,人們就會感到膝關節疼痛。一些中老年人或者是長期坐著不活動的人,經常會出現腰背痛。這種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缺乏鍛鍊,使得腰背部肌肉萎縮,力量下降,無法很好固定腰背部的關節,從而造成小關節錯位、椎間盤脫出等問題。

肌肉是骨骼健康的守護神: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骨質疏鬆症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一起列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殺手。因此,保護骨骼、增加骨密度,也就成為保護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內容。骨骼都是被肌肉所包裹著的,肌肉強壯了,遇到意外時骨骼就可以得到較好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增加肌肉力量的抗阻力運動可增加年輕人的骨密度,使中老年人延緩骨質丟失,有利於骨健康,預防骨質疏鬆。人老先老腿,老年人腿部肌肉力量丟失後,就會造成支撐不穩、行走不便,甚至跌倒。跌倒造成的骨折或者腦意外是老年人致死的原因之一。練習肌肉力量可以提高平衡能力、協調性和敏捷性,這些均能夠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肌肉是消耗血糖的工廠:目前,糖尿病已經成為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位居第三位。糖尿病人都知道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手段。過去認為糖尿病人主要是做一些慢跑、步行之類有氧運動。但是近幾年,美國運動醫學會特別推薦糖尿病人增加一些增長肌肉的力量練習。

肌肉是身體內最大的葡萄糖儲存庫,也是人們身體內最大的葡萄糖消耗工廠,因此對血糖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肌肉越強壯,它的能量代謝就越大,消耗體內的「糖」的能力就越強。另一方面,胰島素想要發揮作用也離不開肌肉組織這個「主戰場」。肌肉質量多,就能使胰島素提高代謝效率,處理的葡萄糖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肌肉體積萎縮、功能減弱,也會影響血糖的調節能力。很多Ⅱ型糖尿病的發生也同肌肉的衰退有一定關係。因此,運動強壯肌肉的作用也有助於改善血糖的調節能力。

肌肉是身體的保護傘,骨折後大多數人都感到了骨折周圍的關節活動不如以前,有的甚至腫脹出現畸形,如果一開始就進行適當的肌肉功能鍛鍊,這完全能夠避免,傷肢肌肉的反覆舒縮活動,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部更為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強促進了骨折的癒合。功能鍛鍊的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鍛鍊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有節奏的收縮和放鬆。上肢可握拳,懸臂,提肩,使整個上肢肌肉收縮,再放鬆。下肢可使踝關節背屈,股四頭肌收縮,使整個下肢用力,然後再放鬆,一下一下地逐漸進行。

「儲存肌肉」的最佳招數

李景新主任提醒,中年人應該要懂得為健康儲存肌肉。對於那些許久不運動的人,可以從身體負擔小又簡單方法做起,將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結合起來,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滿足肌肉對氧氣的需求,同時配合包括舉啞鈴、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無氧運動,可增加肌肉量,防止其衰退。

需提醒的是,當某處肌肉長時間使用,就會出現痙攣及疼痛,則需要進行適當休息,避免加重損傷。此外,在飲食上要補充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魚、禽、蛋、豆等為佳。而在實際訓練中,肌肉的體積、力量和耐力三者的訓練是要統籌兼顧的。應該針對自己的目標,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訓練和營養方式。

增強肌肉強度:循序漸進最大負荷的訓練可增加肌原纖維。由於肌細胞自從出生後數目就恆定,因此,決定肌肉的強度,主要是每個肌細胞里肌原纖維的量。肌原纖維是細胞內的結構蛋白,它不能直接從細胞外輸入,只能在細胞內合成。簡單地說,當用接近最大負荷訓練時,原有的肌原纖維幾乎承受不了該負荷,因此刺激了肌纖維上的細胞在運動恢復期啟動蛋白合成系統,合成更多的肌原纖維,以便在下次能擔當該負荷,這也就是所謂的過補償現象。反覆的最大負荷刺激-肌原纖維合成過補償-再刺激-再過補償,最後導致了肌原纖維數量和肌肉強度的增加。這也是循序漸進的原理所在。肌原纖維的增加也導致肌肉體積的增加。

增強肌肉的耐力:循序漸進的中強度持續有氧耐力運動促進體內脂肪轉移,耐力運動能促進皮下脂肪向肌肉內脂肪轉移。轉移的效率和程度與運動的方式、強度、時間長度和訓練狀態等有關。一般認為,循序漸進的中強度持續有氧耐力運動(如長跑或自行車運動)效果較佳。

增強腿部肌肉鍛鍊:多進行以下體為主的鍛鍊方式,人們經常說,年齡越大,腿部越衰弱。但其實在各種肌肉鍛鍊中,應尤其重視腿部肌力。因為一個人的運動能力主要取決於腿部,虛弱的腿部會使人逐漸失去鍛鍊能力,也很難維持健康。

另外,呼吸、循環系統的鍛鍊也主要取決於腿部力量。因為以上體為主的鍛鍊方式負荷太小,部位也很局限,不能達到提高內臟能力的強度。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三江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