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美容瘦身 > 正文

吃飯時的「第一筷子」 決定了你的體重和血糖

吃飯的時候,第一口你習慣吃什麼?

其實,大部分人更在意吃什麼,而不是吃的先後順序。就是被你忽略的「進食順序」,卻在悄悄影響著身體健康,尤其是血糖

吃飯時「第一筷子」有多重要

對很多人來說,「吃飯順序」似乎是一種天然形成的習慣。你可能不知道,先吃什麼後吃什麼,會影響到餐後的血糖,長期下來還可能影響體重、腰圍、血脂等。

在飢腸轆轆的時候,如果第一筷子先伸向魚肉類菜餚,會把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納入腹中。空腹時人們食慾旺盛,進食速度快,可能無法控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量。

這時再吃蔬菜和主食的話,攝入量很少,導致一餐當中的能量來源只能依賴脂肪和蛋白質,膳食纖維也嚴重不足。時間久了,血脂會跟著升高。

如果先食用蔬菜,然後食用蛋白質,最後吃高血糖反應的碳水化合物,不僅有利於控血糖,對減肥也是很有幫助的。

具體來說,「纖維類→蛋白/脂肪類→碳水類」這個吃飯順序,對健康比較好,其實也就是先吃素菜,再吃葷菜,最後吃主食。

對糖友來說

科學家發現,比起「手掌測量法」「食物交換份法」等等,用「調整吃飯順序」來達到控制餐後血糖更易做到。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研究表明,糖友在用餐時把米飯、麵條等主食留到最後吃,更有利於控制血糖:如果最後吃主食,餐後血糖水平大約比先吃主食時降低50%。

武漢同濟醫院的研究團隊挑選226位習慣「先吃米飯後吃菜」的2型糖尿病患者,調整成「素→葷→主食」的順序堅持3個月後,發現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有明顯改善。

除了血糖改善,有研究表明這種飲食順序還對其他一些指標也起到了改善作用,如體重、腰圍、血脂等。

對普通人來說

對於普通人,尤其是血糖已經出現問題但還未發展成糖尿病的人來說,這個飲食方式也比較健康。

日本針對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試驗,要求參與者吃飯的前5分鐘不能吃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只吃蔬菜、魚肉等,5分鐘後才可以吃主食。堅持6個月後,他們的血糖、體重和腰圍情況有明顯改善。

國內對80位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飲食干預發現,「素→葷→主食」飲食順序可改善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體重指數,對延緩進一步發展為糖尿病有積極作用。

此外,先吃菜增加飽腹感,有助於減少熱量的攝入,對預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幫助。

餐後血糖平穩還可以讓你在吃過飯後不那麼容易犯困,注意力會更集中,對於上班族來說,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不同人群的「最佳吃飯順序」

糖尿病患者

糖友可以在餐前喝點湯,再吃蔬菜、肉類菜餚,最後再吃主食。

進食湯水、蔬菜和肉類後,會增加飽腹感,易升糖的主食就吃得少了。

吃蔬菜的同時可吃些魚、蛋等低脂、高蛋白質食物。魚肉儘量用清蒸、水煮等清淡方法烹調,避免油炸。

主食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小米、燕麥等,這些粗糧在胃裡消化的時間長,升糖指數較低,對血糖的影響也較慢。

想要減肥的人

這類人可以在吃飯前喝一小杯水或少量吃些水果,然後選擇高纖維食物,像蔬菜、菌類、水果、粗雜糧等,讓人產生較強的飽腹感,也是公認的低熱量食品。

之後再吃肉類,肉類里魚、蝦、雞等白肉,或是瘦的紅肉,都含有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質,令飽腹感持續時間變長。

腸胃不好的人

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飯前最好不要喝湯或水。這類人胃酸分泌較少,飯前湯水攝入過多會沖淡胃液,進一步影響食物的消化。

消化能力差或胃中感覺飽脹,最好不在飯前吃水果。

太瘦的人

「先菜再肉後飯」的進食順序,適合大部分人群,但有一類人不適用——想要長肉或增肌的瘦子。

這類人本來就瘦弱,需要增加食量,增重增肌,可適當增加主食和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如全脂牛奶、雞蛋、紅肉、魚等。

教你科學調節食慾

食慾很神奇,有些人的食慾太好,以至於熱量攝入超標,逐漸導致肥胖;還有些人食慾很差,即使是一桌美味在眼前,卻沒有一點胃口。

食慾太好按時吃飯

每日三餐的時間要儘量保持規律,讓大腦和腸胃記住「飯點」。一般情況下,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19∶00。

進食要專心

對飽的感受是人的本能,要在專心進食的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儘量不要邊吃邊聊,或邊吃邊看電視。

細嚼慢咽

最好用15~20分鐘吃早餐,半小時左右吃中晚餐。培養「慢慢咀嚼」的意識,延長用餐時間,一般來說最好保證每口咀嚼不少於5次。

轉移注意力

當食慾來了,可以做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比如看書、追劇或者聽音樂,讓自己「忘掉」想吃東西的想法。

不要熬夜

不要給自己留有吃夜宵的時間。如果晚上實在忍不住時,少吃些高纖維、高蛋白或全穀食物,可以選擇全麥麵包、香蕉、杏仁、牛奶等。

食慾不佳少食多餐

保證三餐按時吃的前提下,可以少食多餐,正餐不必吃太多,以免消化不良導致食欲不振。三餐間可以少吃一點水果、酸奶堅果等。

更換食譜

制訂一份三天食譜,餐餐不重樣,嘗試做一些創意菜餚。以豆腐為例,家常做法是紅燒豆腐、麻婆豆腐,還可以嘗試做鯽魚豆腐、蟹黃豆腐、番茄豆腐等。

飲食加點酸

酸味有助調節食慾,開胃促消化。飯前吃些醋拌小菜,炒菜中加香醋提味。還可以吃些蘋果、柚子、山楂、橘子、獼猴桃等。

用對調味料

涼拌菜中加點蚝油,炒菜中加點香醋,煲湯中加點薑片、香葉,可以使菜品增鮮提色、香氣四溢。咖哩辣中帶甜,能夠促進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

顏色多樣

食慾不佳時,不妨多吃一些紅黃色食物、綠葉菜等。比如,番茄胡蘿蔔草莓等看著鮮艷有食慾的果蔬。

適當運動

要想每天都有好食慾,還要適當運動,可以做做瑜伽、打打太極。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