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得了糖尿病 還能活多久?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90歲高齡依然神采奕奕,

菲利普親王95歲也仍未顯老,

伊莉莎白王太后101歲病故,

真的是超長待機的一家人,

但他們究竟有什麼長壽秘訣?

英國王室長壽的秘訣:規律。

縱觀英國王室,除了維多利亞女王將血友病帶到歐洲王室從而導致英王室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深受血友病的困擾外,整個英王室成員普遍高壽,且少有富貴病、慢病的報導。

王室的伙食自然差不了,但王室的食譜並不是大魚大肉才叫高端,人家講究的是健康和搭配。基本原則是少油,所以縱觀女王一生,也沒有很胖的時候。更何況從女王的父輩開始,王室便開始施行食物定量配......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喬治五世執政四年的時候,其妻子瑪麗王后堅持在皇宮施行定量配給。據說,這一舉措是先於民眾執行的。根據王后的法令,任何人的早餐不得多於兩道菜,喬治六世往後便繼承了這個飲食定量供給的優良傳統。

現在生活好了,人家王族飲食都能定量供應,我們就更有理由為了健康來執行。糖尿病病人也一樣:規律的生活是必須的,否則難以取得血糖的良好控制。人的生命活動是有一定規律、一定周期的。

所以,糖尿病病人什麼時候該吃飯,什麼時候該打針吃藥,活動量應該是多大,什麼時候該休息,都是需要定時定量的,隨便打亂這種規律,勢必會造成血糖的波動,而影響病情的控制。所以,糖尿病人生活一定要有規律及定時定量地進餐、鍛鍊和用藥。

慢病管理是一個看似光明但充滿荊棘的路

而事實上,二十世紀中葉胰島素和二甲雙弧被發現和用於治療之前,在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上,人類對糖尿病始終束手無策。人類和糖尿病糾葛千年的歷史,血淚斑斑的寫滿了人類的痛苦、絕望和失敗。

儘管有著上百年不懈的研究,有著種類繁多的藥物選擇,我們還不得不承認,糖尿病人的生活仍然需要接受嚴格的控制,而慢性糖尿病引發的各種併發症至今仍然是我們難以攻克的堡壘。

現在的人越來越急功近利的想獲得,沒有時間去想痛苦的根源,總是尋求最快、最好、最牛的方法!

有很多報紙、電視廣告、廣播專家的旗號和祖傳秘方的幌子宣傳包根治,其實是騙人的,廣大的糖尿病病人及家人盲目追求「根治」而停止正規治療,延誤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奉勸大家一定要嚴謹「上當受騙」。

糖尿病需要的不是治療是管理

如果人們能夠控制好血糖,還是可以和糖尿病一起生活很多年。糖尿病的治療嚴格來說應該叫管理。

胡適,2型糖尿病,享年71歲。

梁羽生,2型糖尿病,享年85歲。

張學良,2型糖尿病,享年100歲。

蔣經國,2型糖尿病,享年78歲。

華國鋒,2型糖尿病,享年87歲。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病人延長壽命不再是難題。據臨床統計,目前有2/3以上的糖尿病人及時接受正確治療後,壽命都達到80歲以上。

我們都明白,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即使不患糖尿病,最終也會患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腎臟病高血壓等其他疾病。糖尿病,如果得到合理的控制,糖尿病完全可以不影響人的生活品質與壽命。

如果確診得了糖尿病,就只能和糖尿病共存,力求控制糖尿病。

而控制糖尿病的方法也依舊是那些老生常談的健康飲食有多難?

和糖尿病共存,要有積極的態度,首先要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吃健康飲食。有很多所謂的糖尿病飲食、糖尿病食譜,似乎得了糖尿病就只能吃特殊飲食了,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沒有所謂的糖尿病飲食,糖尿病人吃的就是健康飲食。要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少吃動物食物、精製碳水化合物和糖。糖尿病病人要少吃,特別是少吃脂肪,尤其是富含飽和脂肪酸和反轉脂肪酸的食物,包括肥肉、油炸食物,全奶和全奶製成的奶製品,糕點糖果、沙拉調料。少喝或者不喝軟飲料,少吃含鹽高的食物尤其是罐頭食物和醃製的食物。

堅持鍛鍊有多難?

其次是鍛鍊,也就是所謂的邁開腿,鍛鍊可以降低血糖、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樣身體就會需要較少的胰島素,不管選擇何種鍛鍊方式,爭取每天鍛鍊30分鐘,除此之外,剩下的時間也要儘可能地處於動的狀態。如果很久沒有鍛鍊的話,一開始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從走步10到20分鐘開始,慢慢地達到中度鍛鍊的水平。

按時吃藥有多難?

對於2型糖尿病來說,有一些很有效的藥物,例如二甲雙弧,但是飲食及鍛鍊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礎,任何藥物治療均建立在此基礎之上。有些糖尿病患者僅僅通過飲食和鍛鍊,就可以將血糖控制住。有些人則要依靠藥物。正確的選擇降糖藥物能幫助您控制血糖,減輕胰島素抵抗,保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提高生活品質,延長壽命。對於任何降糖藥物您都應該做到遵照醫囑服用:不隨意增加或減少藥量、不隨意停藥、不忘記服藥。

營養與糖尿病

營養是解決糖尿病的根本措施。無論是輕型的還是重型的,無論是用胰島素的還是用口服藥的,都必須通過飲食控制以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改善症狀。對於年長、體肥而無症狀或少症狀的輕型病例,尤其是血漿胰島素空腹時及餐後偏高者常常以營養治療做為首要措施。對於重型或脆型病例,除藥物治療外,更宜嚴格控制飲食以防病情波動。

*①總熱能

多數學者認為合理控制熱能是糖尿病營養治療的首要原則。糖尿病人的熱能供給以能維持或略低於理想體重為宜。對肥胖者必須減少熱能攝入以減輕體重。對消瘦者必須提高熱能攝入以增加體重。

*②碳水化合物

近年來實驗資料表明,在合理控制熱能的基礎上給予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占總熱能的60%左右),不僅能改善葡萄糖耐量,而且也不增加胰島素的需要量。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可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尤其對有內源或外源胰島素的患者更是如此。

認為影響血糖升高的因素主要在於總熱能的攝入。除碳水化合物能供給機體需要的葡萄糖以外,其它熱源營養素也可提供。至於提高碳水化合物進量是否可促使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看法並有一致。因為影響空腹血脂的因素甚多,如膳食中的總脂肪量、飽和脂肪酸量、總熱能等等都是影響因素。

有人認為在糖尿病人中高碳水化合物所引起的空腹甘油三酯升高是暫時性的,一旦病情控制好,血清甘油三酯可降低。

目前,多數主張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提高到占總熱能的60%左右,日進量控制在250~350g。對肥胖者可控制在150~200g,相當於糧食150~250g。對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可適當放寬。對單純飲食控制而又不滿意者可適當減少。

*③脂肪

既然防止或延緩血管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是治療糖尿病的一個原則,那麼減少飲食中脂肪進量也就十分重要了。

目前的主張是,飲食中脂肪所供熱能應減到占總熱能的25~35%甚至再低些,按每公斤體重計算應低於1g。並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富含飽和脂肪酸脂肪有牛、羊、豬油奶油等動物性脂肪(雞、魚油除外)。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飽和脂肪酸(椰子油例外),可適當多用。除上述油脂外,肥肉含脂肪量按肉的肥瘦程度而定,高者可達90%。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的脂肪含量也不低,含量在40~60%。

膽固醇與心血管病關係密切,一般主張,每日攝入量應低於300mg。值得提出的是血清膽固醇濃度除與飲食膽固醇含量有關外,尚受飲食總熱能、總脂肪量及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值(P/S)等因素的影響。

此外,血清膽固醇主要是由各組織細胞合成(以肝臟合成為主,占60~80%),僅有少量由食物攝取。而且食物膽固醇還可通過反饋作用調節肝細胞的合成。再有,食物膽固醇的吸收也隨攝入量的增加而遞減。

有人觀察攝食1、3、6g膽固醇後其吸收率分別為60、40或30%,因而對高膽固醇血症的治療不宜單純強調膽固醇的攝入量,而應考慮全面。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有腦、肝、腎等臟腑類和蛋類。由於影響因素較複雜,故有人認為每日吃一個或隔日吃一個雞蛋均未嘗不可。

*④蛋白質

糖尿病人的蛋白質供給量與正常人近似。成年人為1g.kg-1.d-1。但當病情控制不好時,易出現負氮平衡,故供給量需適當增加,按1.2~1.5g.kg-1.d-1計算。目前主張蛋白質所供熱能占總熱能的10~20%,其中動物蛋白質占1/3。素食者,供給量要提高,因植物蛋白質的生理價值低於動物蛋白質。

乳、蛋、瘦肉、干豆及其製品含蛋白質較豐富。穀類的蛋白質含量雖不高(含7~10%),但由於在我國膳食中用量較多,因此也是供給蛋白質不可忽視的來源。若每日吃穀類300g,即可攝入蛋白質21-30g,約占全日供給量的1/3~1/2。

*⑤維生素和無機鹽

維生素和無機鹽是調節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凡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並發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維生素和無機鹽的補充,因為這類病人的糖原異生作用旺盛,B族維生素消耗增多。補充B族維生素,包括B12可改善神經症狀。

補充維生素C可防止因缺乏而引起的微血管病變。酮症酸中毒時要注意鈉、鉀、鎂的補充以糾正電解質的紊亂,平時鈉鹽攝入不宜過高,過高易誘發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

*⑥食物纖維

流行病學的調查以及臨床研究都提出食物纖維有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以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其作用機理與纖維的吸水性,與纖維能改變食物在胃腸道傳送時間等特點有關。因此主張在糖尿病飲食中要增加食物纖維量。至於增加多少或增添哪類纖維還無明確規定。

所以說,糖尿病是可控和可戰勝的。在患糖尿病以後,穩定血糖過程中,我們必然要改變生活方式,也就是合理膳食、加強鍛鍊、並通過專業的營養調理。這樣,導致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肥胖、胰島素抵抗等會得到遏制,從而延緩心腦血管等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堅持嚴格控制作息,身體反而更加健康,這樣是不是「因禍得福」了呢?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王濤博士營養資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117/86804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