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國「隱性飢餓」人數竟有3億,怎麼回事?

「飢餓」這個詞對現代人來說再不是大事兒,因為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足,吃不飽肚子的情況早已一去不返,有些人甚至覺得自己有些營養過剩了。但你意想不到的是,全球現在約有20億人正遭受「隱性飢餓」的困擾,這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急需面對的重大問題。昨日,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啟動全盤營養主題項目,中疾控營養與健康所專家稱,隱性飢餓將增加癌症風險,我國隱性飢餓人口達3億。

隱性飢餓,是指機體由於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從而產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飢餓症狀。人餓了,肚子會咕咕叫,提醒我們該吃飯了,一旦攝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能量營養素,食物在胃裡膨脹,就能抵消飢餓感,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飢餓」,即顯性飢餓。然而,食物中還存在一些微量營養素,人體每日需求量很低,即使吃不夠也不覺得飢餓,這就叫隱性飢餓。

細數「隱性飢餓」危害

「隱性飢餓」多發於兒童、青少年、懷孕和哺乳期婦女以及老年群體中。由於微量營養素缺乏通常不容易被發現,往往會被忽視。

現在很多家長溺愛孩子,孩子想吃什麼就給買什麼,小胖墩特別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視力下降,甚至有十幾歲的孩子就患上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這都和營養素攝入不足或某些種類過剩有關,也是典型的由於『隱性飢餓』導致的中老年疾病低齡化和幼齡化現象。

「隱性飢餓」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從而導致傳染性疾病、感冒、甚至癌症的發生,這也是造成現在慢性病多發和年輕化的原因之一。

比如維生素、礦物質,雖然人體對它們的需求量不大,卻關乎健康根本。通常,當某種維生素缺乏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典型的症狀,比如夜盲症、脂溢性皮膚炎、口腔潰瘍以及牙齦出血等。當攝入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或糖類過多時就容易造成『三高』、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專家認為,營養素攝入不足導致的最常見的問題是缺鐵性貧血,以及人體免疫功能的損害,以上情況在農村貧困地區尤甚。

吃飽並不等同於「不飢餓」

七個方法對抗隱性飢餓

為應對隱性飢餓,目前,我國已做出一些努力,比如強化碘鹽,雖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其重要意義;給貧困地區6~24個月的孩子發放營養包(豆粉中加入微量營養素),拌到飯里吃,可緩解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此外,政府還應做好營養教育工作,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除了政府,普通人也應學會預防隱性飢餓,具體做法如下:

牢記膳食寶塔。日常膳食中應牢記膳食寶塔,確保穀類、薯類、蔬菜、水果、畜禽肉、魚蝦類、蛋類、奶類、豆類的充分、均衡攝入,並控制油、鹽食用量。

重點補充四類食物。調查顯示,國人膳食中奶類、豆類製品、粗糧、水產品的消費量遠不及推薦量,人們最好重點補充。奶類和豆類製品富含優質蛋白;粗糧富含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水產品含多不飽和脂肪酸。

根據自身情況著重補充。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可根據需要,通過飲食補充微量營養素。如攝入牛奶、蛋黃、動物肝臟補充維生素A;吃血豆腐、紅肉、黑木耳補鐵;攝入海帶、紫菜等補碘;常吃獼猴桃、柑橘等補充維生素C等。

多用低溫烹調。過度烹飪會使食物中維生素C大量流失。建議多用蒸煮等低溫烹調,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營養。

摒棄不良習慣。吸菸、飲酒、熬夜、反覆減肥、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生活習慣,也會造成體內微量營養素缺乏,應儘早摒棄。

嘗試強化食品。如今市場上有些強化某些微量營養素的食品,比如加鐵醬油、添加B族維生素的穀物早餐,可酌情食用。

服用膳食補充劑。在一般情況下,不推薦額外服用膳食補充劑。但若長期出差在外,三餐難以保證,可酌情服用複合營養片。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文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20/184442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