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年過60想要健康長壽,要避開4個「養生」誤區,否則極易損傷身體

李阿姨是個「養生達人」,常常活躍於朋友圈,分享最近看到的養生文章。這不,前段時間她不知在哪看到一篇「養生小貼士」,說是睡前多喝水,能減少血栓的發生率,對心腦血管都好。這有何難?李阿姨照辦了,每天睡覺前,都不忘灌下一大杯水。

一段時間過去,李阿姨的麻煩來了。每天清晨起來,李阿姨總覺得自己眼皮子水腫得厲害,常常要好一會才能消下去。

這還不算什麼,更要命的是,她動不動給就覺得喉嚨內有灼燒感,還會胸悶氣短,感覺有東西在喉嚨那裡堵住了。身體這一連串的問題,可把李阿姨嚇壞了,她平時也注重「養生」,怎麼會突然出現那麼多小毛病呢?

於是乎,她急急忙來到醫院就診,經一番檢查,所幸無大礙。醫生給出的解決辦法也特別簡單,睡前別喝水,至少,別灌下這麼一大杯水。

顯而易見的是,這次李阿姨著實是被所謂的「養生小貼士」給坑慘了。細心的朋友或許也發現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不知情的老百姓常把一些「養生誤區」,當成是津津樂道的「養生法則」,要想細細數來,那還真是多了去了。以下列出的四種養生誤區,都是在老年人比較常見的,大家注意「避雷」啦!

誤區一:保健品、中醫食療代替藥物療法。

保健品、食療與藥物的最基本區別,在於它們的「效力」不同。食品的性質最為溫和,「效力」最差,也正因為它含藥量低,才能被作為食物用於經常食用。

其次是保健品,它是食物中營養成分與藥性成分的結合體,「效力」比食物更強一些,正確服用確實是可以起到好的效果。可它既然存在藥性成分,那也就必然存在副作用,服用不當可能會得不償失。藥物的「效力」是最強的,能在短期內就改變生物代謝,所以它用來治病最為合適不過了。

這時有人可能就會說了,這是藥三分毒,既然是食物療法,不也就意味著安全無毒嗎?其實不然,食療使用的一般是「藥食兩用」的食物,其中治療成分占的比例更大一些,無論稱它作食物還是藥物,只要這作用劑量到了一定數目,就有毒性了,更何況食療往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才能看到效果,這本身就容易造成毒性在體內累積。所以食療安全無毒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中醫所提倡的「雜合而治」食物療法,是用於彌補和輔助其他療法的不足,而不是用來代替藥物功效,獨行一派搞治療的。

誤區二:千金難買老來瘦,老人家就要瘦一點好。

「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句話,或許大家都有所耳聞。上了年紀的人,機體代謝速度下降,轉眼間,脂肪贅肉都悄然攀上身體,「肥胖人群」成了他們的代名詞。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都知道,肥胖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不少人開始減肥,似乎瘦才是健康的「王道」。

這有一些極端了,老人家肥胖固然不好,可消瘦的危害也不容小覷,像精神萎靡、抵抗力下降、畏寒、肌少症等不良症狀,分分鐘就找上門了。

多項研究結果表明,若以體重作為橫坐標,死亡率為縱坐標,60歲以上老人體重與死亡率的曲線幾乎為完整的「U」型。也就是說,老人家的體重維持在一個範圍內,BMI值在18.6—24.9之間,死亡率是最低的,簡單來說,正常或者微胖的老人是最健康的。

總結一下,控制體重的想法是好的,可一味追求老來瘦並不可取哦。

誤區三:晨起萬步走,活到九十九

先不說能不能走到上萬步,首先這個運動量,就不是每一個老年人都合適的。老年人多多少少都伴有器官退化、肌肉萎縮,肺活量、耐力、體力這些肯定沒辦法與年輕時同日而語,所以不必追求所謂「萬步走」,運動量應視自身情況而定,要不然傷到關節,或者導致心肺功能負擔加重,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若有一定運動基礎,體力較好的老人家,即使「萬步走」也無可厚非;可若是其他人群,就要視情況調整運動量,且儘量選擇像散步、太極、廣場舞這種較為緩和的運動方式。

誤區四:小酌怡情能養生

很多朋友也曾聽說過,酒能促進血液循環,對心臟血管都好。這並沒有得到科學界的承認,或許也可以理解成,這是賣酒商的騙局罷了。臨床上的幾乎所有的研究數據指向同一種結果:凡飲酒,必傷身。酒精早早地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1類致癌物了,與香菸一樣。香菸得到了眾人的抵制,可相比之下,酒精還在打著養生的旗號四處坑蒙拐騙。

酒精,也就是乙醇,它本身無毒,也不會使機體發生基因突變從而致癌。可它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可就是一種毫無爭議的致癌物了。最明顯的,像肝癌胃癌食管癌等這些疾病,很大一部分都與飲酒這一習慣息息相關。

養生專家周岱翰表示,養生不是一種特定的東西,不是照著別人的方式去吃什麼、喝什麼、做什麼,它更多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與方式,這是生搬硬套也學不來的。

道家張至順大師,離世時達104歲高壽。他還在世時,不少人想爭相向他學習長壽的養生秘訣,在某次採訪中,張大師臉上的褶子皺皺的,微微笑到,哪有什麼秘訣,我最大的法寶就是與世無爭,天天笑嘻嘻。

所以說,對於年過七旬的老人家來說,最好的養生,莫過於保持好心情、維持好心態、鍛鍊好身體,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定期體檢,平時還需注意多補充各種維生素。如果真的患病了,去正確的對待,而不是自行採取食療,聽信偏方,最後掉進養生的誤區。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陳醫生在線聊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02/1896962.html

相關新聞